隧道

2023-03-12 02:3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隧道》,欢迎阅读!
隧道

1. 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它一般具有接近水平且细长的地下空间。

2. 隧道的分类:分为岩石隧道和土质隧道。其中岩石隧道又分为硬岩隧道和软岩隧道。土质隧道又分为黄土隧道和软土隧道。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分为:山岭隧道,城市隧道和水底隧道。其中山岭隧道又分为越岭隧道和傍山隧道。水底隧道又分为海底隧道和江底隧道。按施工方法可以分为:暗挖和明挖。其中暗挖又分为传统矿山法,新奥法,盾构法,顶推法和TBM 3. 文献资料收集:1.地质地貌资料;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3.工程资料;4.气象资料;5.用地及环境资料;6.灾害资料;7.概预算资料调查;8.与隧道建设相关的资料资源。

4. 公路山岭隧道的主要作用:改善线性,缩短里程,保护环境。具体如下:隧道在山岭地区可用做克服地形高程障碍,改善线性,提高车速,缩短里程,节约燃料,节省时间,减少对植物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还可用作克服落石,塌方,雪崩,崩塌等危害。

5. 公路隧道的特点:公路隧道断面呈扁坦状,大断面;公路隧道断面多为双孔状;公路隧道所需要通风量大,时间长;公路隧道需要适应视觉的照明;公路隧道防水排水要求高。 6. 公路隧道勘测设计的三个阶段:⑴方案研究阶段。初测包括工程调查和隧道位置的选择。⑵勘测设计阶段。定测包括补充,核对初测地质和隧道顶路线定测。⑶施工完善设计阶段。包括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

7. 定测阶段提交的资料:定测说明书,分类说明书,洞外控制测量成果书,地形勘测成果书,完成以下图纸(I.绘制地形地质平面图II隧道纵断面图III.绘制洞口和其附近的以及明洞段的填挖,地质的横断面图IV绘制填绘地质的洞口平面图V其它辅助工程的平面图及纵,横断面图。

8. 越岭隧道的设计原则:采用直线或大半径曲线;优先选用山垭口;洞口线性良好;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好。具体原则:逢山穿洞,宁长勿短;早进晚出,宁里勿外;宁深勿浅,避软就硬。

9. 隧道设计的总体内容:定路线,定隧位,定标高,定洞口。

10. 隧道引线的概念及作用:引线的平面,纵断面线形应当保证进洞时的设计车速,有足够的视距,保证行驶安全。引线分为进口引线和出口引线,它们有不同的功能;进口引线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视觉和心理反应功能;二是保证进洞车速功能。出口引线的功能主要是完成视觉感应的适应问题。

11. 隧道净空——指隧道内轮廓线包围的空间包括公路隧道建筑限界,通风及其它功能所需的断面积。隧道建筑限界——指为了保证在隧道中的安全行车,在一定的宽度,高度空间范围内任何部件不得侵入的界限。

12. 洞口位置的避讳:洞口不应设在沟谷低洼处和汇水沟处,隧道不要直穿鞍部垭口,通常鞍部在地质上市薄弱点,断层破碎带富水带是不稳定地层。

13. 公路隧道结构构造,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两大类组成。主题构造物是为了保持岩体的稳定和行车安全而修建的人工永久建筑物,通常指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附属构造物是主题构造物以外的其它建筑物,是为了营运管理,维修养护,给水排水,供蓄发变电,通风,照明,通讯,安全等修建的构造物。

14. 洞口衬砌类型:⑴喷锚衬砌:锚杆+喷射混凝土⑵整体式衬砌⑶复合式衬砌:喷锚——初期支护+防排水系统+二次初砌。


15. 围岩——指隧道开挖以后其围岩产生应力重新分布范围内的岩土体。

16. 围岩压力——指隧道开挖后,因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作用于洞室周边岩体或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17. 松散围岩压力——因隧道的开挖爆破,支护的下沉以及衬砌背后的空隙等原因,致使隧道周边的围岩产生板动,以相当于一定高度的围岩重力作为直接荷载作用于隧道支护和衬砌上的压力。变形围岩压力——由于围岩变形受到与之密贴的支护如锚喷等的抑制,而使围岩与支护结构夹角变形过程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接触变形。 18. 围岩压力的确定: ()深埋隧道(H>Hp

1)Ⅰ—Ⅳ级围岩中的深埋隧道,围岩压力主要为形变压力,直接按释放荷载计算。

2Ⅳ—Ⅵ级围岩中深埋隧道的围岩压力为松散荷载时看,其垂直均布压力及水平均布压力F按下式计算:

a)垂直围岩压力q=γh,h=0.45*2s1w b) 水平均布压力e=kq,k=μ/1-μ ()浅埋隧道(H

Hp=2-2.5hq,hq=q/γ,q=γh=0.45*2s1γw

式中q-垂直均布围岩压力(Kpa S坑道围岩级别

γ围岩的天然容重(KN/m3

w跨度影响系数 w=H*i*Bt-5 Bt坑道宽度(mI荷载增减率, Hp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mHq荷载等效高度(m

19. 隧道工程受力特点:1.围岩的地质环境对隧道支护结构的计算起决定作用,隧道结构的荷载与围岩和施工方法有关且不明确。2.围岩既是荷载又是承载体,隧道开挖后的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承担。3.隧道结构体系的安全性既要考虑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又要考虑围岩的稳定性,围岩稳定至今没有妥善的判断标准。

20. 隧道结构的计算模型:1.荷载——结构模型(结构力学模型)

21. 以支护结构作为承载体,围岩对支护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在结构上的荷载(包括主动的围岩压力和被动的弹性抗力)用一般结构力学方法对支护结构进行计算,隧道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通过围岩对支护结构的变形产生弹性抗力来体现。它有主动荷载模式,主动荷载加被动荷载模式,实际荷载模式。2.地层——结构模型(现代岩石力学模型):将支护结构与围岩视为一体,作为共同承受荷载的隧道结构体系,模型中围岩是直接的承载单元,支护结构只是用来约束和限制围岩的变形,是反映现代支护结构原理的计算方法。

22. 隧道施工的特点:隐蔽性大,作业循环性强,作业空间有限,施工是动态的,施工过程中的力学态度是变化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也是变化的,作业的环境恶劣;作业的风险性大;与桥梁,路基工程相比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23. 施工方法分类:公路山岭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传统矿山法,新奥法,掘进机法,明挖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5e64949f7ec4afe04a1df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