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

2022-05-15 22:38: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图片》,欢迎阅读!
防震减灾,抄报,初中生,图片



地震,俗称地动。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原因

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力。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地下的岩层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岩层构造比较脆弱的地方或原有断层处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岩层断裂之处就是震源,岩层断裂所产生的振动就是地震。

地球上90%的地震都是由于地壳的断裂造成的,这类地震称之为构造地震。此外,火山爆发可造成火山地震;洞穴坍塌可造成塌陷地震;水库蓄水可造成水库地震;人工爆破也可造成人工爆破地震,由于这些类型的地震数量少、能量小,形成的破坏程度也小,因此,我们要预防的主要是构造地震。

震源:地下发生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的地方。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 震中区:震中附近的地区。

极震区:地面上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震级:是度量地震大小的等级,即衡量震源释放出能量的大小。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1级,能量就相差30多倍。震级的大小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计算出来的,目前记录到的最大地震的震级8.9级。

远震: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地震称为地方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以内的地震。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6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

地震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每次地震,离


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烈度就越高。

4.烈度、震级和震源深度之间的关系震级和烈度,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对于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在不同的地区,烈度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可以这样比喻,地震好比一颗炸弹爆炸,炸弹的炸药量,相当于地震的震级,炸弹对各处的破坏程度,相当于地震烈度。在距炸弹爆炸地点近的地方,破坏就大;远的地方,破坏就小。地震烈度也是如此,地震烈度不仅跟震中距的远近有关,而且与震级、震源深度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岩石的性质、岩层的构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般震源浅、震级大的地震,破坏面积虽然较小但极震区破坏较严重;震源较深、震级大的地震,影响面积比较大,而震中烈度则不高。

5.活动断裂带上什么部位容易发生地震?

1)活动断裂带曲折最为突出的部位(简称拐弯处或拐点),往往是震中所在地点。

2)活动断裂带的两头(简称端点),有时是震中往返跳动的地点。

3一条活动断裂带和另一条活动断裂带交叉的地方(简称交叉点),往往是震中所在的地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34b69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