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同日而语的典故

2022-09-12 20:1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可同日而语的典故》,欢迎阅读!
不可同日而语,典故

不可同日而语的典故



战国中后期,各诸侯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着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

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与秦国和好,那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国弱了,就要割地,也就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会孤立无援。”

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的疆土纵横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战马数以万计,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嫉恨赵国,但为什么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因。”

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

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接受您的建议。”

于是,赵肃侯给了苏秦很多赏赐,用来让他游说各诸侯国加入合纵联盟。 后来,人们根据苏秦所言:“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引申出“不可同日而语”的成语。 ——《战国策·赵策二》


点拨:

通过苏秦对赵肃侯一番长篇大论,不难看出,苏秦长于摸清各国的形势齐秦二强心怀兼并六国之志;而弱国之间,则彼此明争暗斗,不难被各个击破,想以连六国之力来削弱强国,求得发展。苏秦的主张颇带扶燕弱齐的色彩。毕竟,在苏秦时运最低落的时候,是燕国国君慧眼识人,苏秦也是报知遇之恩。后来,苏秦与燕谋齐的活动败露,齐处之以车裂之刑。他的人性虽不敢恭维,但一生忠于一主,也难能可贵。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979c09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