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2023-12-19 06:4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欢迎阅读!
花红,山西,杏花,浅析,民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特征

作者:邓婉婷

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8

要:本论文从山西左权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方面分析左权民歌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对其代表作品《桃花红杏花白》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等几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总结,全面了解左权民歌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左权民歌;开花调;创作

山西历来被称为民歌的海洋。山西民歌不仅历史悠久,且数量众多,同时因为各地区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的不同,各地民歌在旋律调式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色,从而从不同方面展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淳朴。

左权县原叫辽县,在1942525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此英勇牺牲,山西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将军,所以将县名更改为左权。左权县文化底蕴丰厚,是全国颇负盛名的歌舞之乡,曾被省和国家命名为山西省民间艺术之乡。《桃花红杏花白》就是山西左权民歌的代表之一。该作品所属的左权开花调曾在2006年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曲式结构

在《桃花红杏花白》中,共有123个小节,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 ; ; ; A ; ; ; 连接 ; ; ; B ; ; ; 连接 ; ; ; ;A1

115)(1634)(3548)(4992)(93116)(117123 A大调 二、创作特征 (一)题材与歌词

王志信改编而成的《桃花红杏花白》采用了原始民歌的情歌素材。它取材于左权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和《开花调会哥哥》,这两首开花调均是结构短小的分节歌。《桃花红杏花白》则是通过沿用二者的题材,从而表达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美好的爱情,以及一对恋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花调是流行于太行一代的一种山歌形式,其中以左权开花调最具有特色。《桃花红杏花白》所代表的左权开花调是由左权民歌小调变化而来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并不只是指植物中的,他可以代表生活中的各种实物,例如门搭搭开花扑来来,门外走进哥哥来。开花调是由相对称的、简洁的两个乐句所构成,旋律动人。

在本首作品中,多次使用具有本地方言特色的啊个呀呀呆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等衬词,体现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堪称一绝。

民歌多来源于人们的日常劳动中,用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所以歌词较通俗,具有即兴性的特点。从花丛里小阿妹,摘一朵山花戴,女儿好风采,啊个呀呀呆等可以明显看出来,这些歌词写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真实、常见的场景,给人以亲切、随意的感觉,容易让听众身临其境。

(二)旋律与伴奏

115小节为全曲的伴奏和齐唱部分。其中,在17小节中,作曲家以连续的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为主,形成连贯、紧密的音乐效果,仿佛在向人们描述一幅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山村景观。紧接着伴奏织体改为以柱式和弦为主,与之前部分相比节奏较为疏散,音乐慢慢舒展开来,采用字抒发感情,用诉说的感觉慢慢引出全曲的第一部分。

1634小节为全曲的第一部分,材料取自于《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在1623节中,旋律的开头与结尾彼此相呼应,同时加入甩腔和波音,展现出左权民歌的地方特色。16小节中第二个字由于加入甩腔,且音域比较高,在处理时我们容易将此字唱的很生硬、突兀,但是,由于该字位于本小节的弱拍位置,同时字又属于衬字,所以需要一带而过、轻巧地唱出来。在第22小节作曲家加入了切分等节奏型,使得此处的旋律变得动感起来,所以在演唱時应更好的处理成顿音。之后的2834小节,旋律是以上一段为基础变化发展而来的。在32小节时旋律的速度需渐渐放慢,为下部分的出现做好铺垫。33小节的字同样也要做波音处理,体现山西民歌的特色。

此处伴奏的节奏型变得又密集起来,左右手旋律相互补充说明,真切的展现了阿哥在花丛中偷看小阿妹的情景,同时活灵活现的塑造了一个俏皮小阿妹的形象。

3548小节为间奏。此时此处的拍子采用八三拍,与之前的四四拍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欢快活泼具有动感,更为流畅。

4992小节为该作品的第二部分,素材采用了《开花调会哥哥》的旋律,该处沿用间奏的八三拍,伴奏织体改为快速的分解和弦,增强了旋律的舞蹈性。演唱时要保持住气息,不能因为过快而把呼吸上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该部分的4960小节,旋律中等五个字演唱时要注意时值的短促,要有弹起来的感觉,但同时声音又不可过白,要借助小腹与横膈膜对抗的力量将其弹出去。

74小节的字八度大跳时,我们要保持气息的平稳,同时注意“u”通道的保持;75节的字应将气息叹下来,然后声音由弱到强,慢慢的推上去;77小节中,咚咚咚应做跳音处理,更加形象的模仿出鼓点的声音;之后的字,在二度处理时后面应空一拍,继而再带出起来

8192小节与前段相似,等五字演唱时要将字甩出去,充分体现出左权民歌的地方特色。

93108小节,用字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连接的作用。此处的旋律和伴奏织体均舒展开来,为下部分的进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09小节开始进入全曲的第三部分,也就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这一部分扩大音型从而推动了旋律的发展。伴奏织体由快速的分解和弦和密集型的柱式和弦构成,为音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在演唱时要求放松牙关,保持住歌唱位置的统一,把声音位置集中在眉心,将字送到前面去,从而完整、连贯的将此段音乐更完美的表现出来。 三、结语

《桃花红杏花白》是左权民歌的经典代表之一,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让像《桃花红杏花白》这类的传统民歌发扬光大,一代代的延续下去,使其在更广袤的土地上久久回响传唱。 [参考文献]

[1] 邢治俊.论左权民歌的渊源与独有特色[J].科学之友,200911. [2] 王春萌.民歌中的新现代性[J].文艺争鸣,2011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eefbf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