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谈》说课稿

2023-10-02 01:40: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风景谈》说课稿》,欢迎阅读!
风景,谈》说



《风景谈》 说课稿





高中语文散文教学,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琐碎化、程式化的弊端,一篇富有美感的散文有时往往被零余地肢解,缺少对散文内容的审美关注和人文关怀,本课教学就是想对传统的散文教学来一个反动,优化设计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体现教学方法的新意。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处理:《风景谈》与初中所学过的《白杨礼赞》遥相呼应,是“姐妹篇”,是高二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是会考的基本篇目之一,历来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大家重视《风景谈》的原因就在于该文文质兼美,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散文佳作,代表作者茅盾先生的散文创作水平。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安排,本课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为了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此课的教学任务,必须对教材进行处理和取舍。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个画面和最后一个画面的内容,采用精读的阅读策略,课文的第二~五个画面采用略读的阅读策略,从而体现教材处理的优化设计。 (二)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正如作者所言,本课是“把风景寓于政治之中”,所以,本教材蕴涵有极其重要的德育因素,解放区军民的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乐观有为的生活态度对青年一代的教育无疑具有无穷的榜样力量。 2智育目标:

1 学生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理解力

的培养指导,就显得重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特别是根据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能力与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2 想象力的贫乏和创新能力的缺少,是制约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散文优美的语言意境,是激发

学生想象和创造欲望的极佳素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便有意识地通过“图画命名”和改编“电视散文”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审美目标: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合格人才的心理结构应包括认识结构、智力结构和审美结构。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本教材是一篇极为出色的散文,文中描绘的六个画面,都有优美的语言和意境,可用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 教学重点分析:

1 迫于四十年代的特定历史背景,特别是为了在“国统区”发表赞美“解放区军民抗日精神”这一政

治主题而不被“腰斩”,所以本课语言较为含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寓风景于政治之中”的写作特点;

2 本课体现了散文“行散神不散”的特点,六个画面之间具有横向展示的特点,反映了解放区火热生

活的各个生活侧面,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画面美就成为了的又一教学重点。 2 教学难点分析:

最新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学活动应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应以学习者的发展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以本课的教学难点的设置,就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发展为教学方向,以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再创造的能力为教学难点。 3 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主要通过对文章画面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议论性语句的把握和分析来加以一一落实。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美术挂图的艺术再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一个根据课文内容改编“电视散文”的拍摄方案,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

1


二、 说教法:

著名特级教师程翔说过: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做哪些事情呢?一是定向,二是引导,三是组织,四是激励,五是解疑。”本课教学突出一个“活”字,注重师生的合作和交流。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为课堂教学线索,通过种种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注重启发式和课堂讨论(特别是小组讨论),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点拨。讨论法的实行,有利于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而不至于使学有困难的学生产生抵抗情绪。 三、

说学法指导:

1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散文阅读,近几年来,成为了高考的一个考试热点,给学生的散文阅读以方法论

的指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散文阅读能力中,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和对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无疑有重要的地位。对第一和最后一个画面的理解,主要培养学生的把握关键语句的含义能力,对第二~五个画面的理解,主要培养学生筛选和辨别重要信息的能力,在以上两个能力点培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形成文章阅读的整体感知,把文章精髓内容用主板书的形式加以提示和确定。 2 引导学生细致地学习教材,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能作出独到的见解,指导学生学会自

行解决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四、说教学设计: 1导语设计:

以富有文学性和抒情性的语言导入新课,给学生以审美的心理铺垫。让学生明了风景的不同形式,学生有一个审美心理铺垫。

2指导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带,要求学生小声跟读,去感受画面的美,然后设计两个题目,进行课堂提问,一是“画面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一是“景象前后有何变化”,以上两个主要问题的回答,主要以课堂讨论,教师引导的形式来进行。

3、指导学习第二~五个画面内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对画面内容的复述和画面内容的归纳来完成。四个画面的内容分四个小组来进行讨论、复述,学生互相补充,共同完成。然后要求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命名,并简单谈一谈命名的理由。命名的指导,主要通过出示一幅“沙漠风光”图,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艺术的再现和联想。学生讨论后,依次归纳为“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等题目。

3 指导学习第六个画面内容:该画面的学习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该部分内容是全文的精华,是前五个画

面的升华,也是文章的高潮,这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课堂提问的设计体现环环相扣的特点,富有启发性:一问“主要写了哪些人”,二问“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小号兵的”,三问“怎样描写小哨兵的”,四问“两个战士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从而完成对画面主要内容的理解。本课的一个创意就是让学生把画面内容拍摄为“电视散文”,要求学生写出“电视散文”的设计构想。设计该构想时,教师时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指导,多用激励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小结设计:本课体现了散文“行散神不散”的特点,小结的设计就是围绕“形散”和“神不散”两个

方面来做文章。先问学生六个画面之间有何联系,再要求学生找出画面后面的议论性语句,让学生齐读这些语句,体会议论逐层深入的特点,并引用茅盾的话——“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让学生明白“风景”是这篇文章的“形”“政治”才是这篇作品的“神”。并且,把板书设计与课文小结相结合,在课堂小结时完成板书设计。

5 教学环节的过渡和衔接:用一些优美的语句和名人名言来过渡和衔接,既增强教课语言的文雅,又拓

展学生的知识面。

6板书设计:体现简洁明了的原则,把本课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给学生直观、深刻的印象。同时,注意字体的变化和不同色笔的搭配使用,体现板书设计的变化性。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6fa0aa3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