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上口”与“朗朗上口”

2022-12-04 08:1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琅琅上口”与“朗朗上口”》,欢迎阅读!
琅琅上口,朗朗上口

“琅琅上口”与“朗朗上口”



语文月刊》2004年第10期《“琅琅”与“朗朗”,漆德平先生在该文中对“琅琅”和“朗朗”作了全面地辨析后写道:朗朗不能与上口配。(言外之意是只能写作“琅琅上口”)而文中对“琅琅上口”释义为“诵读熟练、顺口”。笔者认为这均失之绝对化。其实,《汉语大词典》(第6分册第1261页)已收入“朗朗上口”词目,其释义为“谓诵读诗文的声音响亮而顺口”

笔者查阅了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十几家出版单位出版的成语词(辞)典,均只收“琅琅上口”词目,其释义可归纳为:1)诵读熟练、顺口。2)文辞通俗,便于口诵(3)形容诵读诗文声音响亮、顺口。有的还在释义(12)后标出“琅琅上口”的反义词──佶屈聱牙。由此看来,释义(12)是“朗朗上口”所没有的,只在释义(3)上“琅琅上口”与“朗朗上口”相通,也就是说,前者包孕后者。

“琅琅上口”与“朗朗上口”不仅在词义上有所不同,


在语用上也是有区别的。“朗朗上口”只能用来形容诵读得语流通畅、语气连贯、铿锵有力,有时还伴有抑扬顿挫。而“琅琅上口”除此义之外还可以用于诵读的十分熟练,但不一定声音响亮,如“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二岁时,她已以把唐人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另外,“朗朗上口”必须用于有诵读的动作时,形容诵读的状态,而“琅琅上口”还可用于虽没有诵读的动作,但一经诵读便非常顺口。“儿童文学工作者,以及老师和家长,是应当抓住儿童们的这个特点,因势利导,编出内容优美生动而又琅琅上口的歌谣……”(刘鼓楼)

【练习】

在下列横线处分别填入适当的词语A琅琅上口 B朗上口)

1.这段课文她读得虽然声音不大,但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7c8b27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