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柳腔

2023-01-07 02:15: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即墨柳腔》,欢迎阅读!
柳腔,即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即墨柳腔

作者:徐志刚

来源:《经济》2008年第08

柳腔,大致产生于清代中叶的即墨西部地区,逐渐流行于胶东一带。《中国地方戏曲集成》载:柳腔是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形成的,又称老拐调哦嗬。它和苏北的淮海小戏、山东的五音戏、柳琴戏等剧种有一定的近缘关系。与茂腔有着亲缘关系,被称为姊妹,同被誉为胶东之花

柳腔的形成

即墨县文化馆于195312月,在山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戏剧组的指导下,对柳腔的形成过程做过较详细的调查:乾隆十三年(1748)时,年景不好,水旱虫灾相继袭来,群众生活无法维持。西边(指即墨县以西)各县的群众背井离乡,四处逃散,来即墨者甚多。因乞讨困难,便利用他们那里的小调,在乞讨时演唱。当地群众称他们演唱的戏为周姑子,即肘鼓,传到本地又称本肘鼓肘鼓子最初传到即墨后,当地群众非常喜欢,便有人跟他们学唱,学唱者最多的地区是即墨西部靠沽河一带的刘家庄、吕戈庄、挪城、丰享庄等村庄。 本肘鼓与即墨当地的民间小曲、秧歌调相互融合,不仅声腔发生了变化,而且由说唱体逐步演变为板腔体。初期的演唱形式比较简单,配乐只有一只手鼓或一副呱嗒板儿,每次演出只有三五个演员,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根据剧情需要一个演员兼演同一剧中的几个角色。演员的化妆、服饰和脸谱也没有严格规定。演唱者于农闲时节和节日期间在集市村镇的街头巷尾坐下就演唱,被称为攀凳子。虽然形式简单,表现粗俗,但却生动有趣,深受群众欢迎。这样的演出形式持续了一百多年。

1900年前后,柳腔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采用了四弦胡琴(称四根弦四胡伴奏,配以唢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没有乐谱,琴师拉得和演员唱得不能完全协调,他们之间就互相配合着往上,因而被人们称为溜腔。后来,艺人们觉得字不雅,就借用同音字字,正式定名为柳腔。由于柳腔在即墨境内广为流传,因而人们称即墨为腔之乡,称柳腔为即墨柳腔。柳腔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大体形成后,便开始走上舞台,每逢年节庙会,艺人们便临时搭班登台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伴奏乐器逐步完善,角色分工越来越细,化妆、服饰和脸谱也有了比较严格的要求,流传的地区也更为广泛。

柳腔的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柳腔形成为一个地方剧种后,除了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以外,大部分的表演程式和音乐曲牌等,与其他的地方戏基本一样。

在语言上,柳腔运用即墨地区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胶辽官话,她通俗易懂,朴素亲切,富于夸张,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她的流传区域以即墨市为中心,延伸到今平度市、莱阳市、莱西市、海阳市、胶州市邻即墨一带及青岛市区。

音乐上,柳腔采用民乐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由弦乐和管乐组成。弦乐主要乐器有四胡、二胡、中胡、琵琶、月琴、三弦、扬琴等。管乐有笙、唢呐、笛子等。管乐主要是用以吹奏过门、曲牌,起过渡和创造气氛作用。武场的主要乐器有板鼓、大锣、小锣、吊钹、小钹、哑钹、碰钟、大小堂鼓等,用于打击伴奏。乐谱和鼓点多借用于柳子戏和京剧的套数。柳腔的曲牌包括演唱曲牌、弦乐伴奏曲牌和吹打乐曲牌三类46个,大部分由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来,也有一部分是由其他剧种移植来的。演唱曲牌有10个:南锣,大锯缸,四不像,花调大垛子、小垛子,悲工大垛子、小垛子、双垛子,娃娃,点绛唇。弦乐伴奏曲牌有24个:双重句、句句番、桃花红、相思曲(4)、大游场、小游场(6)、混板、愁中闷(2)、芙蓉花、小摆殿、朝天子(2)、小开门(2)、登天梯。吹打乐曲牌有12个:二尺上(5)、更衣曲、小闹场、法点、朝天子、哭皮、三眼枪、尾声。柳腔的常用锣鼓点有33个,与其他剧种基本一致。

在唱腔上,柳腔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无伴奏自由演唱到有伴奏定调演唱的发展过程。柳腔的前身本肘鼓的基本唱腔是哦嗬,它的起调和尾音是一唱众合,齐声帮唱,或以唢呐、手鼓代替和声。哦嗬是行腔中的垫音字,无有释义。柳腔的唱腔从音乐风格上,分有悲调(亦悲宫悲工)、花调、生调、反调及借鉴其他剧种的南锣、娃娃腔等,其中悲调和花调是基本唱腔,被称为母曲。从板式或节奏上分有大慢板、慢板、原板、尖板、散板、二六、流水、快板、垛板等。花调的末句尾音则吹奏唢呐曲牌垛子过渡,继承和发展了哦嗬的唱法。

在表演上,柳腔亦经历了一个由粗糙到细腻的发展过程,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转化到手、眼、身、发、步的基本功法运用上,使唱、念、做、打、舞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表艺术。柳腔以演出剧情曲折的唱工戏为主,包括悲剧、喜剧、闹剧等。20世纪20年代开始,柳腔受其他剧种影响,与当地民间武术结合,也开始演武戏,出现了刀马旦、武生等行当,逐步形成了程式化的武打套路。其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与其他剧种基本相同。生行分为大生、小生、老生、娃娃生等,均用本嗓演唱。旦行分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等,尾音多用假嗓演唱。净行俗称花脸,文武戏兼唱。末行专演中老年角色,现在其特色已不明显,基本并入了生行。丑行多扮演反面、滑稽或憨呆的角色。

在剧目上,柳腔相当丰富,共有传统剧目120余个、移植剧目80余个、现代剧目40个。主要传统剧目有四大京八大记。四大京为:《东京》、《西京》、《南京》、《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京》。四大京中皆以一个戏剧故事包括着多个独立完整的折子戏。如《东京》中包括着《卖宝童》、《赵美蓉观灯》,讲述的是父亲嫌贫爱富而女儿赵美蓉矢志不移的故事。八大记为:《罗衫记》、《绣鞋记》、《玉杯记》、《金簪记》、《风筝记》、《钥匙记》、《丝兰记》、《火龙记》。其中《罗衫记》讲述的是郑月素以罗衫为凭认子和为丈夫报仇的故事。移植剧目有《逼婚记》、《秦香莲》、《打金枝》、《宝莲灯》、《凤还巢》等。这些剧目题材广泛,故事情节生动,其内容多系取材于一些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反映和宣扬男女爱情、悲欢离合、伦理道德及扬善惩恶等。大多数剧目以倾诉人民心声,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颂扬英雄人物和诅咒人间邪恶为主题。少数剧目则含有封建迷信、因果报应等糟粕,演出中已被逐步剔除。主要现代剧目有《小二黑结婚》、《春暖花开》、《夺印》、《焦裕禄》、《雷锋》等。其内容多为歌颂共产党的领导,反映新社会的新人新事等。 (本期协办:即墨市委宣传部、即墨市文化局、即墨柳腔剧团) 链接:

即墨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南部,其地东濒黄海,西邻胶州市和平度市,南接崂山区和城阳区,北靠莱西市和莱阳市,东北与海阳市隔海相望,面积1780平方公里。人口108.22, 1989年撤县设市,由青岛市代管。2007年的行政区划为18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田横岛旅游度假区。境内青济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青威一级公路、青烟一级公路纵横交贯;胶济铁路、蓝烟铁路交会于西部,乘车15分钟可达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和小商品城集散着八方客商。即墨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即墨就占有三项——柳腔、没(秃)尾巴老李、周戈庄上网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8608af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1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