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0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2022-12-20 06:2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验20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欢迎阅读!
层析,安徽大学,实验,生命科学,氨基酸

实验二十 纸层析法分析氨基酸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纸上层析的一般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氨基酸的特征性颜色反应。 3.学会分析未知样品的氨基酸成分。

二、实验原理

纸上层析法是分配层析法中的一种,常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纸上层析法是分离、鉴定和定量测定氨基酸、糖类、抗生素等有机物质的一项重要而简便的分析方法。所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样品少,分离效果好,为近代生物化学分析中重要技术之一。此法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分析工作中。 纸上层析的原理,常以水和有机溶剂作为展层剂;水和有机溶剂互溶后形成两个相:一个是饱和了有机溶剂后的水相,一个是饱和了水后的有机溶剂相。于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和水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而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认为水相为固定相,有机溶剂相为移动相。由于物质的极性大小不同,在两相中分配比例有所差异。极性小的物质在有机相中分配较多,随有机相移动较快;而极性大的物质在水相中分配较多,移动相对较慢,从而将极性不同的物质分开。一般来说,在相同的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其固定的Rf值。Rf的定义为:Rf=(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影响Rf值的因素有:①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②展层所用溶剂系统;③展层剂pH值;④展层时的温度;⑤展层所用滤纸;⑥展层的方向(横向,上行或下)

用纸层析鉴定样品时,一般都与标准品相比较。若没有标准品,可选择文献记载的该物质层析条件,根据文献Rf值进行鉴定。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氨基酸

2.器材 层析缸、烘箱、冷热电吹风机、毛细管、针和线、培养皿。 3.试剂

(1)展层剂和平衡液

正丁醇:冰醋酸:水=415,充分摇匀,用分液漏斗取上层液作展层剂;下层液作平衡液。 (2)样品液

用水配成每ml含有苯丙氨酸、丙氨酸、组氨酸、脯氨酸各4 mg4种氨基酸溶液,以及上述4种氨基酸的混合液(4 mgm1)。苯丙氨酸不易溶解于水,应稍微加热使之溶解。 (3)茚三酮

按展层剂O.25%的比例将茚三酮加入展层剂中,使其溶解。

四、实验操作


1.纸的处理

25 cm长、15 cm宽的滤纸一张,离底边2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线,并等距离的在线上定点样点(原点)划圈,使圈的直径小于0.5 cm 2.点样

在每个圈下用铅笔记上每种氨基的代号(混合样可写M,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轻轻地点到相应的氨基酸圈内,待晾干或用冷风吹干后再点2次。每个样品共点3次。 3.饱和

将点好样的滤纸纵向卷起来,点样面向里,点样点位于一端,用针线缝成筒状,不要使滤纸两边接触(见图20-1),然后将滤纸直立于层析缸中。在层析缸内培养皿中预先放入平衡液。滤纸筒放在培养皿周围饱和1小时。 4.层析

20-1滤纸的缝合



将培养皿中放入23量的展层剂,转移到另一层析缸中。把饱和过的滤纸筒转移到此培养皿内,样品端向下垂直放置,切勿使展层剂浸到样品点。当溶剂前沿到达离上端3cm处,取出滤纸,用铅笔描出溶剂前沿,晾干。 5.显色

将晾干滤纸放入烘箱中(105),烤几分钟后,滤纸上即显出氨基酸斑点。用铅笔描出斑点轮廓(见图20-2) 6. 结果处理

用尺量出原点到斑点中心距离以及原点到溶剂前沿距离,计算各标准氨基酸和混合氨基酸的Rf值。



20-2层析谱



1.原点;2.层析点;3.溶剂前沿

六、实验建议

(1)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手只能接触滤纸边缘,否则手指上氨基酸会造成滤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9371f5958fb770bf78a55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