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感言

2023-02-10 00:3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感言》,欢迎阅读!
感言,随笔,教育



教育随笔感言

学校推荐老师看一本有关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书——《静悄悄的革命》,看后让我认识了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我深深被他的研究态度所折服。这样一位教授始终亲临在教育一线,与老师们交流、探讨,文字是那样的朴实,案例是那样的鲜活,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对教育改革的执着;敬佩他对教育工作的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敬佩他的平易近人,把自己融入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中。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时间是一种文化,而文化的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文章有几处让我感触颇深,一是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但是,教师的教学较多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这种形态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在提出的问题中赋予了生活情境、并且提供了学生主动探究、提问质疑、小组讨论等主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会表现出积极和主动的状态。它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地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地生活世界相联系、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地改革意识。但是一些课堂上的设计都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环节,比如一些人为的、繁琐的、甚至是无意义的游戏环节等,说起来教师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让课堂活跃、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但是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这样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

那么第二点感触我的就是倾听了,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要按照我们的思路来回答问题,希望他的答案和我们预想的是一样的,可是孩子们的回答总是不着边际,为了能够按时上好课,不管他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我们都会用自己的理解去强加给孩子,但是这样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了,慢慢缺少了想像力,创造力。所以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左藤学认为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种倾听方式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第三点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如,书中对的描述特别的意味犹长。的简体字上的三点互不相连,道出现在教育的症结所在,以前的的繁体字的上边,道出了学习应该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正好话中的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伟大转变。他还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丰富的经验。

佐藤学先生的论述,有很多都给我很大的启示,看了本书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很多的经验、例子可以借鉴,有的案例甚至能看见自己过去的影子,现在我手里有了这个路标可以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尽快找到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253de6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