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

2022-08-22 23:0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伤逝》》,欢迎阅读!
伤逝

对《伤逝》中爱情悲剧的思考 绪论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 得异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 "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令人悲哀心碎的恋情。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和抒情。这样的写法造成了小说的双重效果:一是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使作品所表述的故事显得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力度,作品凸现出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染力。 鲁迅一生中真正的爱情体验是许广平给他带来的,用世俗人眼光 看来,鲁迅跟许广平的结合存在诸多障碍,除年龄、外貌、金钱、地 位外,他还有一位形式上的太太。如果离婚,按绍兴旧习女方会因为 被休而被受歧视,后果不堪设想。鲁迅宁可赔着做一世的牺牲,也不 愿伤害虽然无爱但无辜的朱安。然而,许广平仍然主动果敢地向鲁迅 献出了纯真的爱情。

他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20年之后,终于逃出来了。鲁迅就以自己婚恋为题材,写了充满生活哲理和抒情色彩的小说--《伤逝》里面的两位主人公涓生、子君折射了鲁迅、许广平的影子。 《伤逝》创作的年代与我们这个时代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伤逝》 写于1925年,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作者以一


般作为追求目标的自主婚姻的完成的喜剧性结局,作为自己所揭示的 一出社会悲剧的出发点。这是由喜到悲的变化转折,是我们所深思的。 谈及《伤逝》这篇文章时,往往给一般读者留下的印象便是:这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以青年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写的是一曲 荡气回肠的爱情悲歌。这自然不错,或者更深一步,会将它当作中国 近代新文学作品中为反封建而宣扬爱情、主张个性解放的之一。这固 然也不错。但究其两种印象而言,皆未抓住鲁迅先生写这篇《伤逝》 的真正要旨--即批判走个性解放道路的脆弱性,向人们,尤其是知识 分子,揭示了社会解放才是个性解放的前提,而这些思想就是通过对 人物的塑造对人物的塑造而表现出来的。

鲁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 《伤逝》男性启蒙者的自白虽然痛惜女性在当时社会的悲剧命运, 但就涓生手记中使用的男性话语和男主人公拥有的启蒙抉择意识来 看,这是一种男权社会和陈旧世俗的社会状态的表征,在这种社会状 态下为“出走的娜拉”找到出路是绝无可能的,而这正是隐藏在涓生 自白下的鲁迅所指向的‘绝望的反抗’。当鲁迅对当时男性社会中女性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了然于心时,就以男主人公的男性绝对话语的忏悔来颠覆男性中心的社会现实。这种在文本内视野后隐藏作者视野的复调手法,显示了鲁迅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7a231fcc7931b765ce15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