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之辩

2022-05-06 06:2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政之辩》,欢迎阅读!
家政

家政之辩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15



/本刊记者 杨皓

在人们的生活质量、物质水平不断上升的今天,家政服务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只有非富即贵的少部分人才有机会享受。少到只需几十元,就可以在网上下单呼叫单次的家庭清洁服务;多到几千几万元,各类专业家政项目都可轻松找到。

伴随着家政服务业本身的发展,家政服务也在行业内不断细分。现如今,保姆专指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整理家务的家政工作人员,他们的准入门槛相对最低;专门照顾新生儿和产妇的被称为月嫂,需要从人社局取得相关证书方可上岗;负责孩子满月后照料工作的被称为育儿嫂;与之对应,如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则可被称为育婴师;专门负责照顾老人并持有相关证件的则被称为护工……与不断细化并提出各种准入门槛的现状相对应,家政服务业的薪水也水涨船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家政服务业工作人员长久以来给人留下的仆人印象。

另一方面,收入与职业印象的改善并未完全扭转家政服务业问题频出的局面,仅过去的几年内,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代表的家政服务相关恶性新闻多见于网络。为厘清家政服务过程中雇主与家政服务人员产生分歧乃至矛盾的原委,记者采访了多位家政服务工作人员以及雇主,以探求其中答案。

信任

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特别是住在雇主家中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本身便是一个相当微妙的角色。客观地讲,家政服务行业中雇主和从业者的社会身份分野往往非常明晰,特别的是,这种雇佣关系并非简单的经济行为,而是不知不觉浸润雇主生活的长期关系。

就被雇佣者住在雇主家中的家政服务类型而言,原本分属两个社会阶层的人,因经济行为而生活于同一屋檐之下,其本身势必会产生诸多习惯和观念上的冲突,如何调和这种冲突,就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而言之,想要化解习惯、观念、身份乃至阶级上的冲突,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双方站在相互取得一定信任的基础之上,倘若双方没了信任,那么解决冲突就无从谈起。然而,在家政服务行业中,雇主与被雇佣者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取得对方信任,抑或是究竟应该信任对方几分,似乎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男,四十三岁,长期雇佣保姆负责家人的餐食与家庭卫生。

我们家雇佣保姆已经有十年了,前后换了七任保姆。关于与保姆之间是否信任等问题,我个人觉得自己是有发言权的。目前我们家是装了监控的,基本每个房间都有。其实很早我就和身边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到底要不要装监控,因为担心装了监控会给家政服务者一种监视他、不信任他的感觉。但是在经历过几次东西丢失后,我就坚定了必须安装监控的想法,当然现在已经付诸实施。除此之外,我还要求现在的保姆买菜报账,这些措施早先都是没有的,至于为什么后来我会要求,其实答案不用我说你也能猜到。

至于雇主和被雇佣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我觉得更多还是取决于双方本身。比如我们家之前雇佣过一个保姆,人比较实在,各方面也比较坦荡,和她交流就很舒服。说实话,那几个月里我基本没有用自己的手机去看过监控,很显然,我是信得过她的。后来他儿子生了小孩,她想要回去帮助儿子照顾孩子,才无奈结束了在我们家的服务。


姨女,四十岁,从事家政服务五年,主要做月嫂

说起和雇主之间的信任,我可以这么说,被雇佣者和雇佣者之间基本是没有信任的。其实我也可以理解,社会上关于月嫂的负面新闻那么多,又有哪个家长敢打包票说自己请的月嫂肯定是好人,不会发生伤害宝宝的行为呢?

我从事月嫂工作那么久,可以说至少一半家庭会在家中设置摄像头,绝大多数是专门在孩子房间安装摄像头观察我和孩子的相处情况。怎么说呢,要说心里没有想法也不现实,没有人会喜欢被别人用摄像头监控。但是我基本上也习惯了,并不会太在意,反正我基本就待一个月,把小孩弄好了我也就一身轻松,还是得自我调节吧。

另外,我还要说,我觉得信任不信任是一回事,是否平等又是另一回事。我遇到过一个雇主,各方面都很大方,不会与我斤斤计较。比如我晚上弄小孩,那家人就告诉我,晚上饿了的话,家里有什么小吃就自己拿了吃,这种情况就让我觉得很自在。不是说我真的贪图吃什么,而是从一开始雇主就给我一种很平等的感觉,即便他们家也安装了摄像头。相反,有一个雇主家里没安装摄像头,但是各方面对我都有提防的感觉,这种情况对我来说就很不舒服,毕竟我是来提供服务的,又不是来行窃的。

距离

除了心态上的信任之外,在生活上,雇主与被雇佣者究竟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或者说两者之间的距离是否越亲近越好,这同样是家政服务中绕不开的话题。

女,三十三岁,女儿两岁零六个月,长期雇佣育儿嫂

因为我们夫妻都是互联网公司的工作人员,平时工作都相当忙碌,所以从孩子出生就一直雇佣月嫂、育儿嫂。因为我都是通过正规渠道雇佣有相关资质的家政服务人员,所以绝大部分阿姨至少在业务上都是过得去的。

至于说和阿姨的距离,我个人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现在这个阿姨是我女儿一岁时开始住进来帮助我们带孩子的,至今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刚刚进我们家的时候,这个阿姨和我就很聊得来,另外也看得出来,她本人也非常喜欢小孩子。所以我们的关系一直还挺好的,她也教我很多有关婴儿照顾的知识,我也基本把她当作自己的半个亲戚,有吃的喝的都会叫上她一起分享,如果下班早能帮忙的我也会帮她弄一下,毕竟是自己小孩嘛,也愿意的。

但是大概相处了三个月左右,我发现问题了。久而久之,阿姨就一直用一种长辈的心态和我相处,有一些事本身并不需要她管的,她也要管。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让同事帮我从美国带了孩子吃的维生素,其实都是大品牌,靠得住。她就坚持这个东西没有质量保证,别人带的不放心,而且都是英文她也看不懂,劝我不要给孩子吃。我当然是和她说没事的,坚持让阿姨给孩子服用,但后来我一次偶然撞到,阿姨每天都把孩子该吃的维生素偷偷扔进马桶,骗我说给孩子吃了,这可是大几百元一瓶的东西啊。

我也能理解阿姨的心情,但是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因为我和阿姨的关系太好了,她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做家里的主了。那件事之后,我和丈夫与这位阿姨谈了一下,明确一些想法,我和阿姨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之前热络了。但我转念想,也许这才是家政服务者和雇主之间应有的距离。

还有另外一个值得一说的,就是在我和阿姨相处较好的那三个月里,我和她几乎无话不谈,直到有一次,她在家中与自己的朋友打电话,居然把我告诉她的一些私事当成谈资与朋友分享,这其实也让我感觉有点不舒服。




女,五十五岁,从事家政服务十三年,住家型保姆

当然是越亲近越好!我特别喜欢那种好讲话,平易近人的雇主,大家家长里短都能聊,这样的关系我工作着也轻松,遇到问题沟通起来也方便。

我们圈子里有个同事有福气,她的雇主去泰国旅游度假还带着她呢,我们都羡慕她。你说双方关系这么亲,服务起来能不好吗?

观念差异

从陆秋与金姨有关双方距离的不同叙述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金姨作为家政服务者,具有绝大多数市井人物热情的特点,与人交往总是喜欢自然亲近的感觉,这就如同老胡同里的市井生活,有事没事互相串个门,为的只是一个自然亲近的邻里氛围。

而陆秋作为新时代的职场人,自然在隐私、生活空间、生活观念上大不同于金姨所代表的市井一派。正如同在家政服务中屡受争议的“主奴关系”问题,也许雇主所理解的正常无比的雇佣关系,在某些家政服务者眼中,就变成了有所不适的“主奴关系”。

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时时刻刻存在于雇主与雇佣者中间。金姨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她服务的家庭出去度假三个月,其间正值冬季,只身居住于雇主家的金姨皮肤干裂得厉害。金姨没多想便在客厅一个架子上拿了一瓶护肤露给自己涂抹。未承想,雇主回来后告知她,这瓶护肤露价值高达近四千元,此时已被金姨用得所剩无几。“我怎么也没想到,一瓶护肤品要四千元。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才知道,有个护肤品品牌叫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a8bd43b63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d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