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凤台一中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加19套期中模拟卷〗

2022-05-28 23:32: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2022学年安徽凤台一中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加19套期中模拟卷〗》,欢迎阅读!
凤台,期中,安徽,模拟试题,学年

2021-2022学年安徽凤台一中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乙醇和乙酸 【答案】B 【解析】

A.乙醇的分子式C2H6O,乙酸的分子式C2H4O,分子式不同,不符合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故A不符合题意; B.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符合题意; C.12C14C互为同位素,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物质转化常通过加成反应实现的是 A

CCH4 → CH3Cl 【答案】D 【解析】

A.苯和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A项错误; BCH3CH2OH在铜作催化剂的作用氧化生成CH3CHO,属于氧化反应,B项错误; CCH4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lC项错误; DCH2=CH2HBr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有机物中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常考点,其中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的特点很显著,判断依据可归纳为:若为取代反应,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为例,甲烷分子内的一个H被取代,消耗一个Cl2,同时产生一个无机小分子HCl;若为加成反应,以CH2=CH2Br2反应为例,其原理是:C=C中的双键断开其中一个,两个C各形成一个半键,分别与两Br原子结合成键,其特点就是双键变单键,不饱和变饱和。依据两者的区别,本题的B选项显然为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因此抓住有机反应类型的主要特点才能万变不离其宗,解答此类题型时游刃有余。



BCH3CHO → CH3COOH DCH2CH2 → CH3CH2Br

B.丁烷和异丁烷

C12C14C

D.金刚石和石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 As+Bg Cg+Dg)的反应,加入 Av(A)不变

B100mL2mol·L-1 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C2NO2 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 增大

D.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3H2g 2NH3g)在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充入 He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B 【解析】

A. 对于 As+Bg Cg+Dg)的反应,A为固体,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加入 Av(A)不变,故A正确; B. 100mL2mol·L-1 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和Zn反应生成Cu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生成氢气的速率变大,故B错误;

C. 2NO2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 增大,故C正确;

D.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3H2g2NH3g)在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充入 He,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故D正确; 答案选B

4、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 ) ACl2H2反应生成HCl,而SH2反应生成H2S

BCl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而S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 CCl2 能与水反应而S不与水反应

D.向H2S 的水溶液中通入Cl2可得到淡黄色的固体 【答案】D 【解析】

通常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详解】

A. Cl2H2反应生成HClSH2反应生成H2SA错误;应通过比较这两个反应的难易程度来确定非金属性的强弱, B. Cl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而S原子最外层上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为达到稳定结构所需获得的电子数不同,但是,非金属性的强弱取决于得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电子数目的多少,B错误; C. 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可判断金属性的相对强弱,而不是非金属性的强弱,C错误; D. H2S 的水溶液中通入Cl2可得到淡黄色的固体,则H2S +Cl2=2HCl+SD正确; 答案选D


5116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Lv属于金属元素 BLv位于第七周期

CLv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 DLv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6 【答案】D 【解析】

A.从名称上看, Lv属于金属元素,A项正确;

B.因第七周期的原子序数为87-118,因此原子序数为116 Lv位于第七周期,B项正确;

C. 从原子序数上看,Lv距离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仅差2,因此为第VIA元素原子,故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C项正确;

D. 116Lv的原子序数,并非相对原子质量,D项错误; 答案选D

6、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试样中加入Mg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溶液试样中存在HCO3- B.取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上层清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火焰,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K+ C.某溶液试样中加入稀HNO3酸化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该试样中存在SO42- D.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则该固体试样中存在Fe3+ 【答案】B 【解析】

A. 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Mg2+可与OH-结合生成沉淀,且溶液中也可能存在HSO3-,故A错误; B. 透过蓝色钴玻璃看到紫色火焰,说明含有K+,故B正确;

C. 某溶液试样中加入稀HNO3酸化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试样中可能存在SO32-SO42-等,故C错误; D. 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该固体可能是硝酸亚铁,存在Fe2+,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C项为本题的易错点,注意SO32-SO42-检验产生的干扰,检验SO42-时应先用盐酸酸化,没有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

7、下列方法可以加快铁和稀硫酸的反应速率的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70108f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