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传体史书概述

2022-12-16 13:0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纪传体史书概述》,欢迎阅读!
纪传体,史书,概述

纪传体史书概述



从“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谈起

在上古的时候,自有文字以来,国家组织的雏形已经具备了。为了给君王记载言行,以及当时所发生的事件,就出现了当时的史官,让他们将其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进而慢慢的出现了史书,史学。

《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谓言与事分别言之,机械地说,左史记言,这个言就是指的《尚书》,右史记事,事为《春秋》。也有人将左、右二字颠倒起来,即左史记事,右史记言。然暂不论其左右,单论一部《尚书》。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其中保存了若干殷周时代的历史文件和原始材料。属于“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里, 《尚书》是第一部用文字记载的中国上古史。

然《尚书》《春秋》并无具体体例之言,西汉时期,司马迁作《史记》,首创纪传体,其后,纪传体史书层出不穷,代表了中国史书发展的主流。



一、 纪传体史书的发展概况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等。中国的官方正史及其他史书,多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所谓正史,是在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正式设立的,作为历朝历代为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巩固封建政权,而依据规定而著的史书。其中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当首推廿四史,然发展至今,更专业的说应以有廿六史。

二十六史是中国古代官方认定的二十六部正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五代史记》《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

二十六史是在二千多年的长时间内发展形成的。从有“三史”之称的《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到唐代时,增加的三国、晋和南北朝共十朝的史书,合成为“十三史” 。宋代时,除增加唐和五代的史书外(都用新书)因南朝和北朝的八部史书比较杂乱,不如《南史》《北史》简明,于是增加了四部史书,称为“十七史”到明代时,增加了《宋》《辽》《金》《元》四部史书,称为“廿一史”。清代时,增加了《明史》和《旧唐书》与《旧五代史》,便构成了“廿四史”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以柯劭忞的《新元史》列入正史,称为“廿五史” 《清史稿》虽然不是正式史书,其体例和旧史书完全相同,所以近来多有人合称之为“廿六史”



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

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和史论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武帝太初年间结束,上下三千年,共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年表,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史人物,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

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史记》的古史资料价值特别高,有许多记载成为今人研究古史的珍贵文献资料;《史记》的史实分析和评价也比较客观,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和科学性。例如其在在写人物传记时,总饱蘸感情,表现出鲜明的倾向。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残忍、欺诈、虚伪等丑恶的本质,总是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揭露。如刘邦是汉代的开国君主,司马迁在肯定他推翻暴秦结束楚汉战争的战乱,统一国家的业绩外,也在有关人物的传记中将刘邦身上不光彩的阴暗东西暴露无遗。如在《项羽本纪》中通过两人在斗争中的各自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作战,没有不失败的,他显得是那样的怯懦、猥琐和无能。在《留侯世家》等传记中写了他的贪财好色,在《萧相国世家》《淮阴侯列传》里写了他的猜忌杀害功臣的残忍本性。即使本朝的皇帝他也没有讳忌,如揭露武帝信用酷吏残害人民、愚蠢地迷信神仙言士等。《史记》中还描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如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风亮节,廉颇为了赵国利益勇于改过,都获得了司马迁的热情讴歌。这些形象到今天都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好教材。

《史记》既是不朽的史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如其描写人物时,总是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为避免重复,经常使用“互见法”。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种“互见法”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如在《项羽本纪》中主要突出项羽的喑呜叱咤、气盖一世的性格特征;而与这一主要特征相矛盾的其他方面,则放在别人传记中补充叙述,既突出主导的性格特征,又免得顾此失彼,达到了性格的完整化。

然《史记》虽巨,亦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史书巨著。《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

《汉书》成书于汉和帝时期,前后历时近四十年。班固世代为望族,家多藏书,父班彪为当世儒学大家,“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采集前史遗事,旁观异闻,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固承继父志,“亨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撰成《汉书》。其书的八表和《天文志》,则由其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故《汉书》前后历经四人之手完成。注疏《汉书》者主要有唐朝的颜师古(注)、清朝的王先谦(补注)

《汉书》岁承继《史记》,然亦有不少其独特之处。如《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80072e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