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诵读教案

2022-09-08 21:1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外古诗诵读教案》,欢迎阅读!
诵读,古诗,课外,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一、《竹里馆》王维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答:景物:幽篁、深林、明月

作用:写出了幽林环境的幽静,烘托了诗人淡泊宁静、闲适恬淡的心境。 2、从“弹琴”“长啸”中,你解读出了诗人什么气质? 答:体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气质。 3、赏析三、四句。

答: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只有明月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和恬淡的心境。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思念家乡 2、有人说“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 “暗”既写出了笛声断续、隐约,又写出了吹笛人在暗中,毫不经意地吹,照应了“谁家”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折柳》既实指曲名,《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又代表一种风俗,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答:①第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满”意思是“传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笛声随着春风传遍洛阳城,突出了夜的静谧,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寂寞、思乡之情。

②第四句运用反问手法,强调了游子(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逢入京使》岑参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自己,只好托人报平安的复杂心

1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请分析本诗的写作特点?

这首诗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以平实的语言,书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出语自然而又含蓄凝练。 四、《晚春》韩愈

1、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答: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暮春景色的喜爱,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留恋。

3、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答:运用拟人、比喻手法,表面上是在揶揄“杨花榆荚”,实际上是更深层次的赞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抓住时机,乘时而进的人生态度。

4、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出诗人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赞美之情。

2 严谨 民主 进取 奉献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8fa95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