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20几个皇帝一个比一个死得窝囊

2023-04-02 10:0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朝那20几个皇帝一个比一个死得窝囊》,欢迎阅读!
一个,窝囊,唐朝,皇帝

唐朝那二十几个皇帝一个比一个死得窝囊

皇帝作为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位于九五至尊,号称是真龙天子,更是天之子,照理说应该具有无上的权力和威严才对,但是我们翻开唐朝从高祖开始到哀帝结束的289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除了唐太宗以外近20位皇帝特别是中晚唐时期的皇帝都是活的窝窝囊囊。皇位坐的也是没滋没味,更不用说皇权了。有的被近臣给杀死、有的服丹药而死、更有的死的是不明不白,回头看看唐朝的皇帝当的没意思啊。

唐朝的皇帝从高祖李渊开始就注定了要在无奈和窝囊中度过,高祖皇帝一手创建了大唐,但是他这个皇帝坐的倒是不怎么自在,从他坐在皇位开始,儿子们的内斗就一直困扰着他,那他不知所以,而李渊优柔寡断的性格也决定他的悲剧结局。终于在李渊做皇帝的第9年的头上,在唐宫中的玄武门,他的儿子们的矛盾总爆发了,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为自己走向皇位扫清了道路,玄武门之变不但使李世民掌握了唐朝的政局,同时也在事实上绑架并控制了李渊。所以在事变后,李渊只好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李渊又识时务的退位为太上皇。最后在8年冷清的太上皇生活后死去。可以说李渊是唐朝第一个窝囊的皇帝,不但不能避免自己的儿子们手足相残,更不能保护自己的两个儿子被杀,而且还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最后连自己也不得不乖乖的交出皇权。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之君够可怜也够窝囊的。 到了太宗以后,在前期太宗确实是确立了大唐的天威,他自己也被称为天可汗。但是到了他的晚期就不怎么样了。后期他根本就听不进去群臣的纳谏了。所以熟知太宗为人的房玄龄就从来不向他进谏。而且太宗晚年过分相信武力,几次的征高丽更是得不偿失,付出与收获简直不成正比。唐太宗总嘲笑秦皇汉武追求长生不老,最后他也因为服食丹药,一命呜呼。不相信还要偏偏去试,最后死在了这个上面,你们说他窝囊不窝囊。

唐高宗李治,我评他是唐朝历史上第一窝囊的皇帝,唐高宗身体不是不好,而且在性格上也非常懦弱没主意,是很典型的碌碌无能之辈。这就给他的皇后他老爸的才人武则天的篡权创造了机会。他当皇帝之后受到皇后和朝臣中的长孙无忌的左右。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惨死,高宗都熟视无睹,长孙和储遂良都是功臣,就是反对废后,也没有死罪啊。长子李弘也死在武后之手。最滑稽的是高宗让上官仪起草诏书废后,最后他居然不承认是他的意思,害得上官仪白丢了条命。最让人惊讶的是在怕老婆方面,李治绝对是千古一帝。当武则天要杀李弘的时候,他居然跪求哭泣的求武则天手下留情,作为一个皇帝这样的求自己的皇后,皇帝做到这份上也真的让人无话可说了。但就是这样也没能挽回李弘的一条小命。对于强势的皇后武则天,李治是一点点的办法都没有,眼睁睁的看着大权一点点的落入武则天的手中,自己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唉,李治这一辈子就是两个字“窝囊” 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可以说是默默无为了,两人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都是两次当皇帝,前期被他们的母亲武则天是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而且在位是是典型的两个傀儡,一点点的实权都没有,完完全全的听命于武则天,直到武则天做了“圣神皇帝”,两人才结束傀儡的日子。但是李显的这个皇太子的位子做的更是心惊胆颤。当武则天后期病重,李显在朝臣的拥护之下,才又坐上皇帝的位子,但是李显也许是前半生活的不自在,也许是被压抑的太久了转不了性,这个没能力的皇帝,又受到自己的老婆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的控制和左右,最后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毒死在神龙殿中。窝囊啊。而他的弟弟唐睿宗李旦比唐中宗要好多了,这种好是指他有一个强势的儿子,因为中宗死了太平公主和他的儿子李隆基联合起来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势力,把睿宗李旦扶上了皇帝的位子,但这个时候,他也像中宗一样受到了太平公主和自己儿子李隆基的控制,并且在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获得权力斗争中的胜利时,又无可奈何的学了一回高祖,提前把这个烫手的皇帝位子送给了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自己也坐起了不问政事的太上皇。算是得到了善终,这结局比起他的哥哥中宗来要好了不少。看看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这两次皇帝当的,也同样是窝囊的。


而到了唐玄宗李隆基这里,他的皇帝当的前一时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任用贤臣能人,整顿朝政,治理国家,开创了“开元盛世”,可以说是继太宗皇帝之后的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到了天宝后期,李隆基就变了,任用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搞的朝政混乱。并且宠爱自己的儿媳妇杨玉环,不理朝政,加深了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并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他自己也不得不丢弃长安出逃。并且在半路上发生了兵变,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处死了自己的宠妃杨玉环。最后还被逼不得不退了位。与他老爸睿宗李旦一样做起了太上皇。但他的这个太上皇并不是自己愿意做的,是被他手下的大将们给逼的。而且李隆基当太上皇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因为得罪了肃宗身边的太监李辅国,所以李辅国就挑拨和离间玄宗和肃宗之间的关系,被肃宗迁居到了太极宫的甘露殿,并且长时间的不去探望,最后玄宗郁郁寡欢,死在了甘露殿之内,玄宗皇帝前半生风光一世,到了后来却是弄得赔了夫人,又丢了皇位,更倒霉的是到老了还不能得到善终。一代圣明天子最后落得了这样一个结局。 在唐玄宗以后的唐朝皇帝中,就是一部中晚唐皇帝的“窝囊”史,从肃宗开始,像代宗、德宗、顺宗、文宗、武宗等等,哪一个不是在无奈中坐着皇帝的宝座,却不能干着皇帝应该干的事。

在唐朝以唐肃宗算起,算是一个转折了,唐朝在经历了盛世之后,国力直转急下。而且在玄宗时候开启了宦官当政和藩镇割据的形势。唐朝的中央政权被进一步的削弱了。地方政权不断的强大并兴起。在唐代宗李豫之后的皇帝中,都有一个大多相同的共同点,就是自己的皇位是在宦官们的支持或是拥立下得来的,因为那个时期宦官掌握了宫中禁军的指挥权和一些个重要的位子,所以皇帝就完全的控制在了他们的手中,在中晚唐时期的皇帝中,背后都有着宦官的影子,而且这个时期内唐朝中央政府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加大,藩镇割据的形势也是越来越严重。唐朝的皇帝在内受到宦官的左右,在外又受到藩镇的制约,个皇帝可是不好作的,而且还是郁闷得很。说话还不能太重了,说不准什么时候地方藩镇起兵反叛。弄得还得狼狈逃窜。

宦官当政的最大的结局就是皇帝的废立甚至是生死都操控在宦官集团的手中。在中晚唐后期的十几位皇帝之中,直接或是间接的死在宦官之手的就有五、六位之多,像宪宗李纯、敬宗李湛就是分别被宦官陈志宏和刘克明给杀死的。有的是则是间接的被宦官们害死,特别是文宗后来忧愤而死,死前还感叹,人家是受制于权臣,自己受制于家奴。而且在这个时期藩镇不断的坐大,直接的威胁了唐朝中央政府,唐朝后期的几位皇帝几次的想要削藩,为此还爆发了针对藩镇的战争,但是在强大的藩镇势力之下,都是无功而返,反而让藩镇越坐越大,甚至于还发生了被藩镇逼的弃长安而逃的情况。逼的皇帝没有任何办法,像唐德宗还为此下了一道“罪已昭”声明不在约束藩镇。任由各地的藩镇去发展,只要是不威胁皇位,怎么的都可以。在唐朝最后的皇帝唐昭宗的时候,这个皇帝更是藩镇手中的牌,不但几次的逃出了首都长安,到最后还是被朱温给杀了。 在中晚唐的皇帝中除了唐宪宗李纯之外,没有一个有才能的,不管怎么说宪宗还大力的削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弄了一个“元和中兴”,后面的皇帝不是有心无力(文宗,宣宗),有力无心(武宗),再就是根本不闻不问的(穆宗,敬宗)。最后一直到宦官和唐王朝同归于尽,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在唐武宗时期,削藩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武宗重用李德裕,对藩镇采取强硬措施,对不听中央号令的泽潞节度使刘稹使用武力。结果大获全胜。使包括河朔三镇的诸节度使又重新在形式上臣服朝廷。而其他的几们皇帝则是清一色的昏庸无能之辈,皇帝位在宦官的拥立之下来的稀里糊涂,坐上位子之后,执政更是稀里糊涂,窝窝囊囊,在他们的手中,唐朝进一步的衰弱了,并且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的能力。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唐中央政府的实际能管到的地方也就是那么几个区域而已。这时候的唐王朝只求这些个地方藩镇不来反自己,不求能够控制他们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9e0c02a6c30c2259019e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