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县7月13日-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22-04-08 06:30:0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鄱阳县7月13日-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欢迎阅读!
鄱阳,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鄱阳县713-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 暴雨在我县夏季属于多发性降水天气过程。其天气过程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如水汽条件、垂直速度、触发机制等。分析表明,713-15日暴雨天气过程,有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在切变线的东北侧有低涡生成且逐步东移,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切变线 低涡 水汽通量散度θse K指数垂直速度 鄱阳县71315-1517时的这次暴雨过程降强度大,持续时间长。50小时内全县普降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累计雨量超过400mm2个乡镇,为柘港乡448.8mm和碧山乡478.5mm累计雨量超过300mm的有14个乡镇。累计雨量超过200mm的有21个乡镇。本次暴雨中心主要位于我县北部地区。



一、天气形势

713-15日副热带高压有减弱东退接着又加强西伸的过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 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大气环流的一个重要系统。在副高的西部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当副高明显减弱东退和西伸的过程中,会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而容易出现雷阵雨天气。



500HPA高空有低槽加深东移,在中低层有切变线存在,且在切变线的东北侧有低涡生成且逐步东移。为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暴雨一般在850hpa低涡路径的东南侧及中心附近,700hpa低涡路径的南侧。我县北部地区正处低涡暴雨的落区内。



二、气象物理量诊断分析

1)水汽通量散度:指的是在单位时间里,单位体积(底面积1平方厘米,1百帕)内汇合进来或辐散出去的水汽质量。从下图可看出850hPa水汽通量散度场在我县为负值区,中心值-16×10-8g·cm-2·hPa-1·s-1。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相当充足的水汽条件。



2θse场:未饱和湿空气块上升,直到气块内水汽全部凝结降落后,再按干绝热下沉到1000百帕处,此时气块所具有的温度称为该气块的假相当位温,通常以θse表示。它相当于湿空气通过假绝热过程将其水汽全部凝结降落后所具有的位温。在假相当位温中,不仅考虑了气压对温度的影响,也考虑了水汽的凝结和蒸发对温度的影响。它实际上是把温度、气压、湿度包括在一起的一个综合物理量。对于干绝热、湿绝热、假绝热过程同一气块的θse值都保守不变。θse的这一特性常被用来鉴别气团,因气团移动中其θse值等于常数。我县




θse≥350°K,说明在我县上空聚集着大量的不稳定能量。



4)垂直速度:700Hpa垂直速度图,大气的垂直运动对对流性天气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值表示大气的下沉运动,负值表示大气的上升运动。1)大气中的凝结和降水过程与上升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2大气层结不稳定能量须在一定的上升运动条件下,才能释放出来,从而形成对流性天气;3)垂直运动造成的水汽、热量、动量、涡度等物理量的垂直输送对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4大气中的能量转换主要是通过垂直运动才得以实现的。在我县北部地区垂直速度为-0.2pa/s,有着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



综合以上气象物理量分析可以看出,鄱阳地区上空已经充分具备了产生暴雨的基本条件:1)充足水汽条件,低层有丰富的水汽含量;2)低层辐合,有强烈的抬升条件,高层辐散;3)层结不稳定。抬升运动将低层的水汽源源不断的向高空输送,为暴雨天气积累充足的水汽条件,在水汽上升的同时不断向周围空气释放自身潜热,促进对流更强烈的发展。切变线上的低涡东移,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导致强对流性天气一触即发,出现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



参考文献

[1] 国家气象中心.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Z].2010.

[2] 张端禹,张兵.江汉平原一次突发性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J].暴雨灾,2008,27(2):121-126.



[3] 郑仙照,寿绍文,沈新勇.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J].气象,2006, 32(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ede051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