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23-06-27 13:05: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成都市2016年6月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欢迎阅读!
成都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成都市2016614-15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采取常规观测资料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等相关资料对20166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主要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波动推动低层冷空气渗入南下而产生。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呈21脊型。中低层有切变南压,因系统移动缓慢,各层急流均显著,高低空配置动力条件好,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再加上丰富水汽输送,构成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及累积量大特征。暴雨发生期间,成都市一直处在高湿区,位于水汽辐合中心区域,各层水汽条件配合较好,丰富的水汽输送为成都市暴雨天气发生提供有利水汽条件;低层辐合上升及高空辐散抽吸推动强烈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天气给予了较好动力条件;本地降水发生前,暖湿气流以上有干冷气流分布,主要呈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随着上升气流逐步增强释放,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关键词:成都市;暴雨天气;天气形势;物理量场 引言

暴雨天气是我国大多数地区时常会发生的一类灾害性天气。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夏季降水集中,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如何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暴雨天气损失,便需要对暴雨发生发展规律展开分析研究及掌握。2016614-15日四川省成都市大多数区域均发生暴雨天气,本文以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为例,加强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以掌握成都市暴雨天气形成机制,对今后同类天气预报预警及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有效指导依据。

1天气概况

2016614-15日成都市出现大范围暴雨天气,且伴随雷电及短时阵性大风天气。此次暴雨天气给当地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均带来了严重影响。 2天气形势分析

此次暴雨天气过主要是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高空波动推动低层冷空气渗入南下而产生的。在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主要呈21脊型,高空冷涡主要处在东北区域北边,中纬度有东亚冷槽渐渐移动,低纬度分布着南支槽渐渐东移,成都市主要处在槽前区域,较强的西南气流为水汽输送提供了较好条件。14 20时,该时段588dagpm等位势高度线由孟加拉湾拓展至我国西南及华南一带,保持稳定少动,在此影响下,冷空气渐渐扩散,这属于此次降雨天气持续比较久的主要因素。1508时,700hPa形势场有切变线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区域;850hPa分布着一呈东北-西南走向切变线,且切变线不断南压,这些均给成都市发生强降雨天气给予了有利条件。

急流对强降雨天气发生会发挥较为明显作用。通过对此次天气过程中各层风场可知,对流层顶200hPa处在西北到江淮一带分布着一急流轴,呈东西走向的,风速超过40 m/s,对流层中部500hPa处在四川省北边区域分布着西南急流,风速超过24m/s700hPa处在广西- 四川中部贵州中部分布着一风速超过16m/s西南风急流带。850hPa在广西-四川南边分布着一风速超过15m/s西南偏西急流带。成都市主要处在低空急流左前方,水汽输送以及低层暖湿平流输送均提供有利条件。并且,成都市还处在高空急流的右边,高空辐散下沉区,上下层冷暖空气交替易引发强降雨天气。系统发展到1514时,500hPa成都市上空有一冷平流分布,850hPa处分布着一暖平流,由西南朝东北不断输送,如此中层冷平流渗


入,低层暖平流持续输送,促使垂直层结不稳定,推动了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3.物理量场分析 3.1水汽条件

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必须要有充足水汽条件作为支撑。分析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水汽条件可知,成都市对流层中上层一直被高湿区所影响,2016150511时,低层850hPa形势场相对湿度很大,尤其是在07时至08时各层水汽条件都配合较好,与实际的降水实况保持相符。对15850 hPa水汽通量分析不难看出,02时,水汽通量大值区处在四川、贵州,低层辐合带处在四川南部地区08时,大值区主要延伸至成都市,同时水汽辐合中心朝东边移动至四川省中部,丰富的水汽输送及强烈上升运动促进成都市暴雨天气发生。 3.2动力条件

1420时起,暴雨区低层负散度数据不断变大,同时在150814达最大绝对值,散度负值中心处在925hPa位置,辐合层很低。而成都市始终处在高空强辐散区,这对于水汽持续垂直输送十分有利,致使成都市降水时间维持较长。此外,成都市上空始终处于上升运动区,同时便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该上升运动高度延伸至 400500hPa区域,0411时,其中心值均大于-1.2hPa/s,这充分表明成都市上升气流显著增强,至15日达最强,降水强度最大。之后强上升区显著下降至850hPa附近,且中心值只有-0.5hPa/s,降水强度也慢慢变弱。 3.3热力条件

假相当位温场θse随着不同高度的分布可以将大气层结对流性不稳定的情况如实反映出来。在此次成都市暴雨天气发生之前,北纬 30°有向南入侵干冷气流,北纬 30°以南主要受高湿高能气流发生影响。对15日假相当位温垂直剖面(图1分析可知,700hPa下边对流层伴着高度上升,假相当位温数值变小,低层假相当位温值是358 K。这充分表明暖湿气流以上有干冷气流分布,主要呈为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700hPa形势以上大气处在对流稳定状态,对于暖湿气流扩散不利,低层有大量能量不断聚集,随着上升气流逐步增强释放,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1 2016614-15日假相当位温垂直剖面 4结论

此次暴雨天气过主要是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高空波动推动低层冷空气渗入南下而产生的。在500hPa欧亚大陆中高纬呈21脊型。中低层存在切变南压,系统移动缓慢,各层急流均显著,高低空配置动力条件好,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再加上丰富水汽不断输送,构成此次降水持续时间长及累积量大特征。 物理量场分析可知,暴雨发生期间,成都市一直处在高湿区,同时位于水汽辐合中心的区域,各层水汽条件都配合较好,丰富水汽输送为成都市暴雨天气发生提供有利水汽条件;低层辐合上升及高空辐散抽吸推动强烈上升运动发生;本地在降水发生前,暖湿气流以上有干冷气流分布,主要呈上干、下湿对流不稳定状态,随着上升气流逐步增强释放,推动暴雨天气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明,章新平,袭秀峰等.湖南湘中地区一次暴雨及大暴雨过程分析[J].干旱气象.2013,31(1).

[2]杨晓霞,王建国,杨学斌,等.200771819日山东省大暴雨天气分析J].气象,200834(4)


作者简介:张媛(199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预报、服务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9e1036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