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人的追求与梦想

2022-07-24 12:39: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子两代人的追求与梦想》,欢迎阅读!
父子,追求,梦想

父子两代人的追求与梦想

作者:姜少勇

来源:《农村财务会计》 2018年第3



在我办公室的案头,放着一本2001年第5期的《农村财务会计》,光阴如水,时光流转,16年过去,刊物已经泛黄,但当我翻开它时,禁不住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勾起了我对往事甜美温馨的回忆,因为,这本小小刊物,承载着我们父子两代人的追求与梦想。

这本刊物的第57页,刊载了我的一篇文章:“四十春秋不了情——追忆我的父亲姜息元”。父亲是农村财务战线上的一名老兵,靠刻苦钻研,自学成材,先后担任过公社会计辅导站长、经营管理站长、县委农村工作部经管科长、农财局副局长、高级农经师,终生奋斗在农村财务岗位上,这本杂志从它的诞生,直到父亲1999年底病故在工作岗位上,整整陪伴了他41个春秋,订刊,读刊,用刊,贯穿了父亲艰苦奋斗的农财人生涯。

作为一名基层的农村财务会计,父亲见证并参与了农村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的大部分历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清理整顿农村财务、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等,父亲在《农村财务会计》的指导指引下,积极试点,大胆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很多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市和国家农业部的肯定推广。

父亲既是《农村财务会计》的扎实宣传员,也是《农村财务会计》的踏实通讯员。在家里,我经常看到父亲戴着缺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借着昏黄的灯光,带病趴在简易书桌上,用一支缠着胶布的钢笔,孤独而又寂寞地为刊物撰文写稿。我家经济条件困难,自费稿纸、信封和邮票,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母亲对此很不支持,一些消极的同事也讥讽父亲是“想捞名捞利”出风头、挣外快,但父亲顶住内外压力,执着追求,笔耕不辍。几十年来,父亲将他在基层工作中的实践和体会,听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和呼声,用朴素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成各种稿件,投给《农村财务会计》编辑部,先后在这本刊物发表文章一百多篇,多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7年秋,我从学校毕业后,子承父业,到谷西南山区的紫金镇经管站当了一名普通干部,开始像父亲一样,组织各村文书和小组会计,一起宣传刊物,征订刊物,学习刊物,应用刊物。由于这本刊物文风朴素平实,语言干净准确,文章生动活泼,用群众话,说群众事,讲身边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政策性、实用性、操作性强,在基层很受欢迎。在它的影响和帮助下,我也开始尝试为刊物撰文写稿,并和父亲联手,就农村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现状写了一篇调查报告,很快在《农村财务会计》上发表。记得当时拿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油墨样刊时,兴奋得我一宿没有睡好觉。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从此,我迷恋上了写作,并一发而不可收拾。

19 8 8年初,镇里要开三级干部会,会上要总结10个不同的典型材料交流发言,可当时没有“笔杆子”,材料无法如期完成,影响会期。经管站长向镇党委推荐了我。我接到任务,仗着平时学习《农村财务会计》提供的知识积累灵感源泉,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会后赢得了上下一致好评。当年春,我从一名农经新兵被挑选到镇党办当了秘书,那年我21岁,是全县乡镇党委办公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名。

乡镇是“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第一线,到了新的岗位,因为有过做农村财务会计的工作经历,有《农村财务会计》这个贴心的良师益友,我进入角色很快,无论是党委信息上报,还是上级转发的“三农”发展中的调查报告、经验材料,都名列全县前茅,在我手上,实现了全县在中央办公厅刊发信息的乡镇零突破。由于我表现出色,很快被抽调到县委组织部调研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055b78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e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