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简介

2022-04-02 19:4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平潭简介》,欢迎阅读!
平潭,简介



平潭简介

平潭县,简称,俗称海坛,亦称海山,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素有千礁岛县之称,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县,是著名渔业基地。 方言:闽东方言福清话

东海有神兽,英名叫麒麟。福建东部,有一个形似神兽麒麟的岛屿舞动在台湾海峡,那就是平潭县主要岛屿。因此,平潭岛也叫麒麟岛。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海,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西临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北望白犬列岛与长乐市隔海相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

拗九节:正月二十九日,是新年正月中最后一个逢九的日子,故叫拗九节后九也叫拗九孝九传说,

平潭古代有一乡人含冤入狱,儿子送去的饭食,却被狱吏吃掉。后来,乡人建议儿子用地瓜粉(当地俗称番薯粉)做皮,包有肉、鱼,搓成团送去,狱吏果然不吃,关在牢里的老父亲,终于能吃上一顿美食。此后,这种平潭民间特有的饺状丸子,当地称作咸米时便流传下来。作为一种感恩、思孝奉先的象征。 清明节:人们都到祖先坟上扫墓,刈除杂草,修整林木,刷新碑铭,压钱纸、红纸签;基督教徒多用红纸剪成十字架压在坟上。头年墓(或前年有新丧),要在清明当日或前一两天祭扫。有不孝子,清明不祭(扫)祭谷雨之说。遇虎年,一般忌清明日扫墓,要提前或推后一两天祭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机关单位、学校团体常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公务员、教师、学生等,到烈士陵园扫墓,以表缅怀敬仰之意。

立夏:是小麦上场时节,群众有制作面食过节的习俗,意在庆祝丰收。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节,又称鬼节,是祭祖的节日。

尾中元: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渔区夏汛结束,旧时渔民多备香烛供品到妈祖庙、龙王庙拜谢海神。50年代后,此习渐除。

重阳节: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旧时重阳登高,有避邪去祸之意。儿童多在这天竞放风筝。1988年福建省政府将此日定为敬老日老人节

冬至:也叫冬节。平潭民间有两项主要活动,一是祭拜祖先,一是搓圆(做冬节埘)。两项活动都在冬至前一天进行。先是祀祭祖先(基督教、天主教徒无此习俗),至晚餐后,各家各户点起红烛,摆上红橘,男女老幼围坐一起开始搓埘。埘分糯米甜埘和薯粉咸埘。旧时搓前要放鞭炮。而且在簸箕圈沿插上时花(旧称瓷官人,还要特别搓几粒染红的小埘,待次晨煮熟粘在门框两边及猪背鬃毛上,寓合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之愿。煮埘一般要在冬节早晨,放完鞭炮后,合家人吃咸埘当早餐。平潭有些地方沿袭福清习俗,新嫁女儿的人家,第一年冬节应给女儿、女婿送冬节花、红橘,俗称搓圆花,表示祝福。新丧人家冬节不搓埘,由邻居或亲友赠送,要奇数,丧家以食糖回赠。

平潭小吃

平潭小吃之一: 鱼丸、鱼面鱼片

鱼丸为现代人桌上便菜,吃得多了就感慨不过尔尔,甚至腻感顿生。确实,平常超市购买的鱼丸,或做工粗糙,或鱼肉变质。何谈美味!在平潭有幸品尝久闻之真鱼丸。才知惘居都市,错爱他食。平潭鱼丸因注重选料和制作工艺而名闻遐迩。多以鲜黄鱼、马鲛鱼、鳗鱼、小参鲨为主料。剁碎鱼肉。加适量姜汁、食盐、味精,捣成鱼泥,调进薯粉,搅匀后挤成小圆球,入沸汤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弾性,脆而不腻,入口鲜香,闻之既已饱肚,稍加咀嚼,鲜美汤汁溢满口腔,鲜美触动每一根神经,即想一口气吃个肚饱为止。这次第,怎一个美妙可以形容。到如今尚真切体味亏君有此调和手,识得当年宋嫂无的感慨。较之鱼丸,平潭之美味亦有过之而不及。 以黄鱼或马鲛鱼为主料。将鱼肉捣成稀糊状,加入少量食盐和调味品,粘上适量研细的薯粉,再辗成薄皮,切成细丝即为鱼面;切成块状,则为鱼片。入锅煮熟,捞起冷却。烹调时,配以肉丁、虾仁、葱段、胡椒粉等佐料,入汤煮沸即可。其色香味俱佳,嫩中带脆,烹炒皆宜。着实让人感叹平潭人民的心灵手巧,将吃视为一种艺术,如何不制作出令人叹绝的美食出来。诸君即使不为美景,单为品尝这味美不可言说的美食,也值得到此一游了。

平潭小吃之二:咸埘——时来运转

当海峡大桥离我们还遥遥之远的时候,平潭它还只是一个孤岛。它的"与世隔绝"注定了它具有与别人不一样的风味特






产,依山傍水,靠海吃海,具有平潭特色小吃几乎就是靠海发展起来。咸埘,这个只有在平潭才有的名字,我们都喜欢称它为时来运转,有趣的是,咸埘的""其实并不是提土旁,而是""字旁,这是为什么了?这应该要说道咸埘的由来传说。

平潭特色小吃之时来运转 咸埘的传说: 平潭是一个靠海吃海的地方,在古代平潭人民家家户户几乎都是渔民,相传古时候平潭有一个域渔民,含冤入狱背叛死罪,他的儿子非常心疼他的父亲,每次去牢房看父亲的时候都会为父亲送上可口的饭菜,可是父亲却都没吃到一口,都被狱卒吃个干净。看着日渐憔悴的父亲,儿子即悲伤又恨生气,于是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将糖枣柿饼等捣成泥做成馅,外面包着番薯粉做的皮,再粘些饭渣,这样外表难看里面可口的食物终于瞒过了狱卒,送到父亲手中,最早的咸埘是用糖枣柿饼等捣成泥做成馅,所以咸埘的"米时"字其实也是取自""字的""字,但这个字在字典上是没有的,更复杂的说就得研究一下它的成分了,总而言之我们习惯上还是写咸埘。靠着儿子送来的"咸埘",父亲的起色一天天好起来了,终于到了正月二十九这天,巡案查明案情,父亲得以沉冤昭雪,儿子的孝道也被邻里津津乐道,正月二十九就被平潭人认定为"孝父节",而时来运转也这样传开了,正因为父亲吃了儿子饱含孝心的""感动天神,好运得以转来,所以就叫时来运转,平潭人如果要远离家乡,出海工作,家里人都会准备热乎乎的"咸埘"代表着对亲人的好运祝福,出门遇好运,最早的"咸埘"也这样被流传了下来,成了平潭人家家户户都会做的特色小吃。特别是每年的冬至,平潭人一定会吃几个热乎乎的咸埘,去掉冬日的寒冷。在平潭还有这样一个俗语"家有石舂臼,邪恶不入",什么是"石舂臼"?石舂臼是平潭特色小吃时来运转的制作工具。

平潭特色小吃之时来运转 咸埘的工具: 你想知道平潭特色小吃"咸埘"是怎么做的吗?你想吃地地道道的""吗?那我就不得不提"石舂臼"了。平潭人家家家户户都会做咸埘,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有"石舂臼"这样的东西,要想吃到有弹性Q弹的"咸埘",石舂臼可是功不可没。石舂臼是一个由石头做成的大碗和石头做成的锤子这两样组成的,将蒸熟的番薯放到石头做成的大碗里用石头做成的锤子进行锤。由于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其实在现在的平潭人家里,几乎很难再看到石舂臼了。

平潭特色小吃之时来运转 咸埘的材料: 时来运转的材料,首先要有地瓜、地瓜粉,至于馅嘛,其实是不限制的,普通人家都会用到的馅有包菜、紫菜、鲜虾、海蛎、鱿鱼、蟹肉、猪肉,几乎都是平潭海鲜,所以注定咸埘吃起来不一样的口感,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咸埘做的好不好,皮是关键,要想体现做咸埘的真正功夫,皮这里可要下功夫了。薄而细腻,Q弹柔软,这才说明你真的会做咸埘,而要做出这样的咸埘,可要在石舂臼前多琢磨琢磨。另外单单有鲜美的材料还不够,你想把馅做的有味道那也要功夫的。

平潭特色小吃之时来运转 咸埘的情感: 现在随着平潭综合试验区的建立,平潭地地道道的特色小吃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国庆的时候还看到福建综合频道的主持人来岚报道,其中有推荐到"丽芳咸埘店"很多游客都会来这里尝尝,还有一家"十三妹咸埘店",据说这家店之前是开在平潭汽车站附近的,现在搬到进城路了。

平潭风景

平潭,海坛天神是一个相当值得观赏的一个景点,它与双石帆一起被誉为平潭岛上奇石“双绝”。所谓的“天神”其实就是一个长长的小鸟,形似一个仰睡的男子。头部、耳朵、喉结、胸腹都有模有样。更绝的还是在符合身体比例的地方,翘着一个柱状风化岩体,一如男性生殖器。一直以来,为周边渔妇求子的膜拜物。

南寨石山是人文和自然之美的又一景点。在一个遍布着形态各异的球状风化花岗岩的空阔丘陵上,昔日还是海防要塞和战火纷飞的前线。满山的壕沟和碉堡今已被萋萋荒草所覆盖,但似乎还透露着戚继光的军队扫荡倭寇的场面,还回荡着郑成功的兵马坚定的操练声。

在景区前有一条颇具闽南渔村特色的小村子,这是一个值得细细观赏的地方。它除了在村中有一座高大的天主教堂外,还有一个大坟地。坟地中间是一个硕大的“十”字,两边写着:“安睡在主的怀抱”,这几个大字就让人感到亲切而不是恐惧。村民的木门上都是“主佑”“神赐”等对联。但是在屋顶上,密密麻麻用麻石压着的瓦片,才让人回到现实当中来:在沿海,台风频繁且强度大,在不停地被强台风掀翻屋顶过后,人们想出了这用这石头来加固的土办法。但在外地人眼里看来,却成了这一带民居的特色了。这村子其实已经有不少民宅都是空的,也有的屋顶早就已经没了,只留下用石头砌的四堵墙;屋内长满了青草,倒成了山羊的最佳栖息地。其实,在苏澳也有不错的民居和海景。民居除了也有用麻石压着瓦顶外,还有一绝:那就是在墙上留有榫口,以备日后再连接着建房子之需。看来,这里的人们对生活充满了憧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c58100976c66137ee0619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