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赏析

2022-07-14 08:0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洛神赋图》赏析》,欢迎阅读!
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图》赏析

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画家。他多学多才,吟诗作赋,书法绘画,皆颇有造诣。堪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他尤其擅长人物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顾恺之的画风以形写神,有其画作,给人一种“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之感慨,更有一种“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之心旷神怡! 古人称其笔法线条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洛神赋图》则是顾恺之根据三国时期魏国曹植的名赋《洛神赋》的内容创作而成,是顾恺之的一幅卓越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可谓千古名画,千百年来,在绘画艺术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美术爱好者,受世人传扬。画作运用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先描绘洛神的面貌,姿态和装束,把洛神多情的性格刻画的十分突出。作者用绘画艺术将原赋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物描绘细腻传神,动人心魄。这不仅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画作的艺术魅力,也暗示了当时顾恺之与诗赋诉述吻合的感情。

画卷开首展现出,在暮色苍茫中,曹植与侍从们站立在洛水之滨遥望滔滔河水。他寄予着苦恋美丽的洛水女神,渐渐出现在平静的水面。洛神模糊的身影昭示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画中的洛神,从远处凌波而来,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迟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下一卷画面中,洛神梳着高高云髻,在水波上衣袂飘飘犹如仙女下凡。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的情怀。 “文鱼警乘”“玉鸾偕逝”“水禽翔卫”,旌旗飞扬,形成画卷的最高潮,这场诗人的梦幻,经过画家的妙笔,把人们引进了神话世界。


画中最为感人的一段描绘,莫过于卷末画曹植回到岸上,坐于洛水之畔,终日思念,最后依依不舍地离去。这种欲哭无泪,欲前还止的痛苦几人能懂,这种鸳鸯深情着实感人肺腑。离去的洛神回眸凝神幽思地望着爱人,表情万般无奈,充满了哀怨和叹息。整个画面分明表现出一种“相见争如不见,多情还似无情”的落寞心态,周围的寂静烘托出相爱的人分离后的孤独和无奈。画中两人的心情其实犹如“凭君莫语伤心事,尽在含睛不语中”

《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其人物神情刻画生动,主题内容突出,手法写实。线条简练飘逸,色彩典雅鲜丽。整个画面环境富于装饰性。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东晋时期中国绘画的最高水平。对当时或后世画家具有重要影响。原作描述的是诗人情场受挫,未能与所爱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自己与洛水边美丽的仙女洛水神相遇,以释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伤怀和思念。画卷较好地传达了原赋的思想境界,在画中可以清晰地找到原作所传达的思想。它是书画意境中的另一种毫不逊色的《洛神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00ddda5022aaea998f0f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