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黄鹤楼

2024-01-15 07:1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黄鹤楼》,欢迎阅读!
古诗词,黄鹤楼,上册,语文,年级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黄鹤楼

教学目的

1. 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2.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加深对诗歌思想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感情。 4. 了解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 重点、难点 1. 重点

(1)了解作者孟浩然。 (2)理解诗句的内容。 (3)熟读并背诵诗作。

2. 难点:对本诗意境的理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描写长江流域山色水光的诗很多,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上述两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你还能背出一些写景的诗句吗? 上述两诗中,杜甫的诗侧重于客观描写,显得有些沉重;李白的诗侧重于主观抒写,显得比较轻快、明朗。由于描写的角度不同,尽管都是写长江,但风格迥然


不同。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是另一种风格。它记述了好友在黄鹤楼告别,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在长江尽头消失的情景,给后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吧。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课文

1. 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指名朗读并正音。

3. 听录音朗读,把握语调、语速、感情。 4. 齐读。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本文写了作者在黄鹤楼为友人送行的场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 文章思路结构是怎样的?——文章思路结构十分清楚,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点明为友人送行的地点及友人的去向;第二部分(46),写作者在江边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第三部分(7),直接抒情,述说友人离去后的感慨。结构图如下:开头叙送别之事/////结尾述惜别之情叙在江边送别/////中叙目送友人远去抒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之情 3. 结合书下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讲清大意。() 4. 试背诵课文。

5. 检查、纠正互译情况。(互译情况应作检查,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句) 6. 再读课文,注意个别词句意思的落实和意义引申联想等。 7. 学生自己质疑并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2767e75b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