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黄鹤楼》古诗解析

2022-11-02 08:1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黄鹤楼》古诗解析》,欢迎阅读!
黄鹤楼,古诗,语文,解析,年级

八年级语文《黄鹤楼》古诗解析

楼(七言律诗)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文学文化常识:选自《全唐诗》,崔颢(hào)(约公元704年—754年),汉族,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初唐著名诗人。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因经历边塞生活,所以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即《黄鹤楼》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以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驾。 []:离开。 []:只。 []:返回。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原、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上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乡关]:故乡。

《黄鹤楼》知识点总结

1. 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诗歌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何作用?

[答]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又为黄鹤楼罩上了神秘色彩。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6、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考点)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分明;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反衬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和浓重的乡愁。 7、诗中“空”字有何妙处?诗以“愁”字收篇,有什么作用? [答]“空”即空空荡荡,仰望天空,千载以来只有悠悠飘荡的白云,抒发了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给人一种孤寂惆怅之感。全诗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8、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尾联,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重点:借景抒情的手法)

答:太阳将要落山,故乡在何处?眼前只见雾霭笼罩江面,令人发愁。通过描写景色,雾霭笼罩江面,写出了诗人因为看不到家乡,而生愁绪的画面。因景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9、比较诗中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重点)

答:此地空余黄鹤楼,可以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白云千载空悠悠,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主旨:

本诗借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凭吊古迹,表达思乡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46612d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