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1-6章

2023-03-07 03:2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共政策概论1-6章》,欢迎阅读!
公共政策,概论

一、 名词解释

1 公共关系——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指定的行为准则。

2 公共政策主体——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

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的挑战及

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 决策权力——是一种法律权力,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

选择的权利,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 集权制——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

策事物,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B)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公共政策将是其权威性。 A奖励性 B惩罚性 C温和性 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A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倾斜性 B合法性 C系统性 D规制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A)最早提出来的。 A 拉斯维尔 B西蒙 C 伊斯顿 D史密斯

5A)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政府主体 B非盈利组织 C非政府组织 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A

A伙伴 B对立者 C被统治者 D被管理者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利益 B关系 C制度 D权力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A)两种形式。 A个人负责制

6 分权制——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

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机制。

7 监控系统——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

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 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

泛行动。

9 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者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10因果理论——它包括两类内容:第一,把政策决定看成一种假设,

一张“指导人们从以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第二,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主要涉及到政策过程中按既定目标实现政策输出的能力;技术能力,是政策输出导致所希望的结果产生的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

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有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

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4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

案的过程中,都存在者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15政策协调——政策执行中的协调,最基本的是解决利益冲突。 16追踪决策——指当原有决策的实施表明将危及决策目标的实现时,

对目标或决策方案所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修正。

17公共关系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

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8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正式评价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

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评价。 非正式评价指对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没有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关系作出评价。 二、 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B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制定的政策。 A企业 B政府 C个人 D社会组织

B个人不负责制 C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制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A

A外脑 B助手 C秘书 D领导者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为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A)权力的分化和行政部门的分化。 A行政 B社会团体 C利益群体 D压力集团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A A目标 B方案 C手段 D结果

11、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A)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 A拟定 B研究 C调查 D 审查

12、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A)和抉择活动。 A设计活动 B反馈活动 C执行活动 D信息活动 13、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D A争论 B开放 C反馈 D选择

14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A A 协调 B补充 C排斥 D 一致

15、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他的(A

A理解 B 选择 C共识 D互动

16、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A)时的失效。 A正常状态 B特殊状态 C终结状态 D起始状态 17A)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A史密斯 B拉斯维尔 C西蒙 D克朗 19、人们把描述政策执行过程中失败的曲线成为(A

A浴盆模型 B对策模型 C系统模型 D互动模型

20、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B)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A B C D

21、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A A内化 B深入 C反应 D响应 22、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A)判断。 A利益 B价值 C事实 D可行性

23、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原则。 技术可行性 政治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资源可行性 25、政策评估是对政策(A)所做的分析。 A问题 B结论 C方案 D目标 26、政策评估是对政策(A)所做的判断。 A效果 B 结果 C结论 D方案

27、在任何决策过程中,B)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 A有限理性 B 理性 C理智 D情感


三、 多项选择题

1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制定的行为准

则。 A选择 B 综合 C 分配 D落实 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 行为 B 观念 C条件 D 文化 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A 规制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 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 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A 核心主体 B准公共政策主体 C社会公众 D 政党 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

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 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 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 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 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7、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ABCD

A政治控制 B社会稳定 C集中资源 D经济增长 8、公共政策体系是由(ABCD)等组成的。

A决断 B智囊 C信息 D监控 9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BC)等组成的。

A人民大众 B 社会团体 C新闻媒体 D政党 10、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有(ABCD A界定政策问题 B确定政策问题

C设计政策问题 D选择政策问题 11、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 B目标有效协调 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12拟定公共政策方案的原则有(ABC

A多方案原则 B排斥性原则 C多要素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 13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有(ABC A 交换 B说服 C强制 D 妥协 14、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ABCD

A回溯分析 B非零起点 C 双重优化 D心理效应 15、史密斯认为,ABCD)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A理想化的政策 B执行机构 C目标群体 D环境因素 16、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可分为ABCDE

A抵触型 B僵化型 C滞后型 D折扣性 E结构型 17、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ABCD

A多样性 B动态性 C交叉性 D 突发性 18、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组成内容有(ABCD A规范 B信息 C分析 D建议

19、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ABC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内部评价和外部平均 C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 D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 20、公共政策效果有如下几种类型:()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21AC)的评价标准总是在各类人员协商、平衡利益关系的过程中产生。 A客观 B适度 C全面 D有效 22、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有(BC A参与 B支持 CX阻挠 D反对

四、 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具有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合法性等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的的主要功能。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包括: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4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5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和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等。 6简述提升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入市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7简述提升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提升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提升公共政策主体本身提升自己的公共政策能力。第二,借助外部因素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8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自的职责?

第一,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取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第二,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第三,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9、简述公共政策体制的类型?

一,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体制。分权制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二,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决策体制。集体决策模式有历史上的寡头政治和当代的各种委员会两种具体形式。三,历史上出现过的公共决策体制类型:原始民主制、神权制、君权制等。

10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第二,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第三,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11、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方案执行的必要说吗。第二,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第三,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第四,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第五,方案所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12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1、效益标准,2、方案协调性标准,3、方案的适应性标准,4决策方案力度标准,5、评估中运用的技术。 13简述史密斯模型

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史密斯模型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92c00403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