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历史试卷分析

2023-01-06 11:0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历史试卷分析》,欢迎阅读!
试卷,分析,历史

辽阳县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评价

本次七年期末质量跟踪测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四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信息窗口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四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6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信息窗口题占了12%材料分析题占14%探究题14%,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四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我以首山镇二中为例,七年级共459名学生参加考试,及格人数248人,不及格人数是211人,不及格人数接近一半。及格人数中,


优秀生77人,中等生89人。

(一)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有: 1、读题不仔细。如信息题的(1,对三个城市读图不认真,导致失分较多。材料题的(23,没有注意到材料中指明的时间,将军机处写成南书房、将锦衣卫写成东厂。读史题(12,玄奘、鉴真弄不清楚。

2、答题不规范。一方面,学生在作答有多个问的题目时,答案指示不清楚,如信息题1读史题2例如当第一个答案没作答,也没指明情况,直接写第二个答案,阅卷人只能按照顺序进行批阅,将第二个答案作为第一个问的答案。因此失分较多。另一方面,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能使用书面语,遇到没有书上原话的题时尤为严重。

3、字迹书写不工整,错别字较多。失分较多的有:隋炀帝的炀,余杭,涿郡,文字狱的狱,玄奘,鉴真,郑和,非洲等等。且还有写拼音的情况。

4、基础知识不扎实,易混淆、似是而非。如各朝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郑和下西洋和丝绸之路的路线等出现的问题较多。

5、抄材料现象比较严重。

(二)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各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a44e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