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2022-11-28 05:1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欢迎阅读!
临床,运用,汤的

补阳 还五汤的临床运用

摘要】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临床运用对机体的效果。方法 直接采用补阳还五汤运用治疗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性肢麻、跛行、颅脑外伤后遗症的病患。结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脑血管病总有效率为96.8%;中风总有效率94.5%,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为97%,气虚血瘀型中风总有效率为98%,出血性中风总有效率94.4%,中风后遗症总有效率为86.7%,中风偏瘫总有效率为93.5%;高血压性肢麻、跛行总有效率96.7%;颅脑外伤后遗症总有效率为97.2%。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结论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血管病、中风、高血压性肢麻、跛行,颅脑外伤后遗症病患均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临床运用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1]

补阳还五汤为益气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使气充血活以起萎”[2]。据文献报道,黄芪可直接扩血管,对缺氧的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用黄芪浸出液治疗大鼠脑缺血,发现梗死体积明显缩小,临床用于轻、中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亦有显著疗效;当归尾活血,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妙,且当归的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赤芍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大脑微循环作用;川芎可扩血管,抗凝血,增加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红花能减轻缺血性脑水肿,对脑梗死动物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可增加小鼠耐缺氧能力;桃仁能加速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地龙能抗血管痉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诸药合用,在防治脑缺血方面可发挥协同作用。[3] 此,我们在临床上运用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治疗多个病症,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总结,认为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脑血管病

用本方加减:黄芪18-80g,当归10g,川芎10g,红花6g,地龙10g桃仁10g赤芍10g桂枝10g附子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脑血管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最小者38岁,最大者81岁,平均60.4岁;均予上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 2 中风

2.1 用本方加减:黄芪18-120g,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日1剂水煎服。出现闭证属热者用安宫牛黄丸灌服或鼻饲;属寒者用苏合香丸灌服或鼻饲,脱证急投参附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本组患者住院期间,除病危抢救者外,一般未用血管扩张剂及其它有关西药治疗。治疗中风37例,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在40岁以上至70岁以下。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除,患肢功能基本恢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或患肢肌力提高4以上;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有所恢复或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无效:临床症状、肢体功能或患肢肌力改变不显。结果;治愈9例,好转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5%

2.2 用黄芪60-150g,当归6-10g,赤芍15g,川芎6-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6g。每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疗程。配合针刺患肢对侧运动区,隔日1次。治疗缺血性中风35例,其中男性20例,女15例;年龄65-84岁;首次发病27例,入院时神志清醒28例,神志模糊7冽。疗效标准参照全国中风协作组制定的《全国中风病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结果:基本治愈12例,显效13


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本方具有改善病肢营养作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恢复神经功能,降低血液粘度,促进纤溶活性。

2.3 用本方加丹参10g、鸡血藤10g,生黄芪用量每剂为120g,配合针灸、推拿,未用西药,治疗5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结果:痊愈21例,显效13例,明显进步15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8%

2.4 用黄芪40-100g,党参15g,当归9g,川芎15g,赤芍20g,丹参20g,葛20g,炒地龙12g。水煎服,11剂。气虚甚者重用黄芪;语蹇者加菖蒲12g远志12g;畏寒肢冷肾阳虚偏重者加仙灵脾15g,补骨脂15g;头痛、眩晕、血压高者加杭菊花15g,钩藤20g,石决明30g;血脂高者加决明子20g,何首乌20g2个月为1疗程。治疗出血性中风36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45-80岁;病程15日至7年。同时设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5-80岁;病程10日至8年。对照组服用消栓通络片,每次6片,每日3次,疗程同上。结果:基本治愈4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而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明显优于对照组。

2.5 用生黄芪40g、当归尾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辅以针灸治疗。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其中19例,女11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言语清楚,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一般劳动为痊愈,共18例;言语清楚,饮食如常,能扶杖行走,自理个人生活为显效,共8例;言语尚清,上下肢能勉强抬举屈伸,但不能起床行走为好转,共4例。总有效率为86.7%

2.6 用本方加鸡血藤10g、牛膝10g、千年健10g为基本方,治疗中风偏瘫31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9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与西医内科治疗的偏瘫患者中抽样的30例对照比较,用本方治疗的疗效较优。 3 治疗高血压性肢麻、跛行

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51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1年。用生黄芪30g、当归尾15g、赤芍15g、地龙15g、川芎15g、桃10g、红花6g。日1剂水煎服,诊断按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的标准。疗效标准:治愈:服药后肢麻、肢痛或跛行消失者;显效:服药后肢麻、肢痛或跛行程度明显减轻者;有效:上述症状有一定程度的缓解;无效:上述症状同治疗前。结果:治愈25例,占80.6%;显效:4例,占12.9%;有效1例,占3.2%;无效1例,占3.2%;总有效率96.7% 4 颅脑外伤后遗症

用本方加减:黄芪30-60g,当归2g,桃仁12g,红花12g,赤芍15g,川芎12g,地龙15g。儿童用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治疗颅脑外伤后遗症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8-62岁;病程17日至11年。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精神障碍及偏瘫、失语。结果:痊愈(精神,记忆力恢复正常,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语言流利,头痛、头晕、失眠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者)26例;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时轻微的头痛、头晕、失眠等症)9例;无效(经治2个疗程病情无明显变化或复发者)1例;总有效率为97.2% 5 讨论

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在辨证时应注意的要点是气虚血瘀的病机,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化瘀。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质,发病的类型和阶段,确定虚实的侧重,指导补气的黄芪用量;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成果,根据病症类型和阶段的


不同,调剂使用其他几味药物的使用剂量,就能更好地针对具体病症,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补阳还五汤在我们对上述多个病症的治疗中,可随证变化又便于掌握,临床疗效确定,易于应用。同时临床应用补阳还五汤也体现了中医辨证分类施治指导用方和西医辩病分型指导具体用药的有机结合,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病重症及其后遗症的典型代表方剂,值得推广应用。

[1].王清任.医林改错[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23. [2].唐容川.血证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6.

[3]陈利国,尤可.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ef795b8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