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隐私保护调查

2022-04-12 03:2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网络隐私保护调查》,欢迎阅读!
隐私保护,调查,大学生,网络

大学生网络隐私保护调查

一、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随着当今互联网和与之同时崛起的社交网络的发展,社会上对社交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面对面的交谈形式和后来发展起来的电话联系的形式,而更多地转向社交网络。社交网络是当今时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产物,对于推动这个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凡事均有两面性,在它给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社交网络是一个大平台,它将距离遥远的人通过网络联结在一起,改变了由于距离而难以交流沟通的局限性,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它需要用户提供一些基本的真实信息以便监控,实名制等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诞生。然而,由于各个不同的社交网络对这些个人信息的保密制度不全,由此造成一些人的困扰甚至侵犯到他们的权力,此时,又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

对于大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和购物网站,来实现他们各种各样的目的,但同时,他们的隐私保护意识又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因此,这次的调查问卷,主要意义在于用来研究大学生在网络特别是社交网络上个人隐私的保护情况、隐私保护意识,并从中探讨出保护大学生网络隐私的方法。

二、调查结果及大学生网络隐私保护现状

1、本次的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样本总共有50个。据调查显示,有88%的人网龄有4年以上,他们都是接触网络已久,并且一直使用他们,网络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大多数人都在网络上公布了自己的姓名、性别、兴趣爱好和学校信息。对于家庭信息、通讯地址和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公开。即使如此,92%的人还是有害怕自己个人信息会被非正途利用或盗用的危险。大部分人也都曾经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在网上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困扰,最常见的有因为手机电话的泄露收到来自各种商业组织的电话短信骚扰,而严重的则涉及财产和网络诈骗等问题。调查中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在网购的过程中泄露了网购的详细信息及个人信息而导致接到不法份子打来的电话时上当受骗,并且在得知被骗取钱财后报警对其于事无补。因此,大学生的网络隐私安全在当今仍是存在许多隐患的。

2、许多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知道要保护自己的隐私,却缺乏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深刻认识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74%的人不曾留意过社交网络上服务商提供给用户的隐私条款,从而造成大多数人对社交网络上隐私功能只能了解一部分甚至有人完全不了解这些功能。些都体现了大学生在潜意识上对隐私保护的意识还不足,并且不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上现成的工具来对自己的隐私加以保护。

3、以微博为例,在微博用户的注册环节,由于网站安全管理的需要,用户需要填写邮箱、手机号、密码、个人姓名、生日、所在地、QQ教育信息等大量的个人信息,但是在个人设置环节,同样也可以将用户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等设置为“所有人可见”、“我关注的人可见”、“仅自己可见”三种状况或者“公开”、“半公开”、“隐私”状态。但在通过对周围使用微博的人的询问中,大部分人却不懂得利用这一简单的设置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加以保护,或者有的人并不在意这个设置是否存在。另外,通过调查也发现,许多人在各种各样的网站上会使用合作账号对这个网站获取你的个人信息进行“授权”以获得在这个网站上使用某些功能的权利,在不经意间,用户已经将个人信息从一个网络传到另外一个网络,对个人信息进行了一种扩散,并且有时,这样一些网站的可信程度并不是很高,这无疑加大了大学生个人信息受利用的隐患。

当今,“人肉搜索”这个词语盛行,它主要指的是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


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把这些细节曝光,被“人肉”的这些人的个人隐私被暴露无遗。无论是从被“人肉”的人的角度,抑或在网络上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挖出他人隐私的这些网民的角度来看,都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全社会的人普遍的网络隐私保护的意识都不高,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督和立法还达不到要求。

基于当今网络大环境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强,技术上能提供的保护还不够多,政府对网络隐私保护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网络环境下个人保护能力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因此,如何建立起一个对大学生甚至扩大到对整个网络用户群有效的隐私保护模式成为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立足于现状的隐私保护模式(措施和建议) 1、大学生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加强保护能力 无论外界的网络大环境或者国家立法怎么样,在网络上填写出个人信息的始终是网络的用户本身,用户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不足是造成个人隐私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最切实可行、最简便的方法便是提高网络用户个人的隐私保护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讲,首先,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注册时,要注意筛选个人信息,将必要信息填上即可,不必要追求资料的完整性,并且在填信息的过程保持谨慎。其次,应当注意留意网站的隐私声明条款,充分了解其潜在的风险,并学会使用各网站里的隐私保护功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在社交网络上发布消息时,应尽量少透露个人日常动态信息,以及身份证、快递外包、账单信件等上面的个人信息。更不要随意丢弃账单、快递单等含有重要个人信息的东西。 2、网络运营商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管理

网络运营商应有一定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应该承担起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责任,不能以获利为目的将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买卖,未经用户允许将个人信息泄露给其他网站,加强自身的安全可靠性。向用户提供更多保护个人隐私的操作,建立起更完善的机制,凡在网络上涉及用户隐私和财产安全方面的信息,必须通过运营商的审核,以保证使用网络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网络运营商有义务提高用户的网络隐私保护意识,向用户宣传保护个人网络隐私的重要性,提醒用户留意网站上能保护个人隐私的功能,提供技术支持。 3、完善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国家的立法主要可以从行业法规和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入手。对于网络的运营商,国家首先要有法律的约束和监督来让他们完成保护用户隐私这一义务,使运营商的执行更有效力并且有法律作为他们依据的准则,推动规范的行业制度的形成。对于公民隐私权来说,国家法律应该给予他们有效的保护,使他们的正常权益不受到侵害,同时规定侵害隐私权的刑事责任和侵权赔偿责任,形成相对成熟的公民网络隐私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07a91127284b73f24250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