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唐诗宋词选读宋词学生新天下耳目东坡词

2022-12-04 04: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苏省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唐诗宋词选读宋词学生新天下耳目东坡词》,欢迎阅读!
宋词,东坡,连云港,选读,江苏省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导学案——“新天下耳目”东坡词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531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理解性意读,理解东坡词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作者渗透其中的深刻的人生感悟,学习“曲笔写胸臆”的写法。

2.通过与其他北宋词人的作品的比较阅读,了解东坡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感受其在题材、意境、审美和表现手法的风格。

3.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苏轼开创的豪放与婉约并重的艺术风格。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借助你的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苏轼, 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人,与其父 其弟 称“三苏”。苏轼少年成名,但因为反对变法而遭遇 ,致使被贬黄州,他一面躬耕求食,自食其力的同时体味着壮志难酬的苦闷,一面闭门思过,反思过往的同时更加关注现实,创作出许多题材广泛、意境旷远的传世名作,这是苏轼第一个创作丰收期。后来被贬海南,他随遇而安、豁达乐观,再没有被贬黄州时的彷徨,这也是他第二个创作丰收期。 【文本研读一】

定风波·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阅读词前画线的序言,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想象一下苏轼此时的神态?

2.词的上片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哪些词语能够表现出作者此时的风貌?

3.思考:书P72品读与探讨1

【文本研读二】

“新天下耳目”苏轼之前,词的风格主要是柔媚纤巧,大多应歌而作,偏重女性的柔婉美,题材十分狭窄,被视为纯娱乐的“末余”而苏轼第一次将词的言志和缘情结合起来,在题材、立意、语言和境界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象,突出了词的主体性。

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也成就了苏东坡。(余秋雨)

想一想:写作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这样的“借题发挥”?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是一首咏物词,结合词的内容,说说本词所咏何物?作者为何要歌咏此物?

2.历代咏物诗词一般只是咏物喻人,但本词中作者不仅描写物态,更将个人的身世之感、君国之忧蕴藏其中,还写了“幽人”。通读全词,你认为词中能够将“孤鸿”幽人”结合得最好并最深切地表现出作者心境的词语是哪一个?

【文本研读三】比较阅读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杨花词

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秀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1.反复诵读苏词,借助书下注释,翻译全词。

2.试翻译章词,说说在描写杨花方面和苏词有何不同?

3.苏轼的咏物词并不专写物态,更多地会把个人的情怀与感悟融入其中。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340f69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