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2023-01-21 20:2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欢迎阅读!
培养,民族,模式,地区,人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民族地区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杨再琼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第10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一体化正席卷世界的每个角落,各行各业的知识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愈加突出。随着国家各种大开发战略的出台和深入,给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更多的挑战,比如黔东南的旅游发展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对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标准、质量、等要求作出调整,从而强有力地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民族旅游;人才培养;本地化

民族地区旅游行业近几年发展迅猛,旅游企业主要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是一种涉及面极广的服务性产业,因为旅游人才是所有旅游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必要条件和结合点,也是旅游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目前对旅游专门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务型人才。民族旅游实务人才,是指在民族旅游业运行过程中,各种方案及其运作过程的实施者和执行者。要求他们能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及景区知识,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及其内涵,反应灵活,技能操作规范、娴熟,能及时收集和反馈旅游者的感应,并能提供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和方案,是旅游收益的主体创造者。

(二)管理型人才。所谓旅游管理人才,是指对旅游企业各部门及其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提出指导性和统筹性方案的人才。他们最重要的特质是全局观,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有个性和文化内涵,还要具备一定的实操经验,同时要有领导组织才能,应变力强,能根据不同的资源特色和市场变化,及时提出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建议与方案,循序渐进。 (三)文化传承型人才。特色文化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得以发展的根本,是亮点。民族文化尽管形式各异,但都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示来吸引旅游者,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掌握一定技艺的民族文化传承人。如黔东南世世代代心口相传的歌舞艺术、银饰、刺绣等人才。他们不仅给旅游者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还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 .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培养途径及模式。

考虑到民族地区旅游的特殊性,除了具备一般旅游人才的知识和素养外,还要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内涵,掌握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地域特点,甚至掌握民族文化的某些技艺。

(一)政府主导型培养。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的培养,需要政府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的长期支持,需要政府营造一个民族旅游发展的宽松环境。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制定相关的民族旅游人才本地化政策,并将其纳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这些地区经济水平落后,信息闭塞,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远落后于经济水平较高、不规范和急功近利的开发理念导致民族文化的粗俗化和形象受损,利用政府出面,通过各种渠道组织培训民族旅游本地人才,有利于调动农民们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民族地区民众参与旅游的特色服务意识、特色礼仪、特色工艺制作等,以此来增强民族特色旅游的吸引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企业主导型培养。企业是旅游业发展的具体运作部门。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应该对企业发展的方向、运作过程中所需条件有清醒认识。旅游产业是人才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发展的服务产业,其投入的主要是人力资源和知识,产出的主要是服务。而实际上,地区群众目光短浅的井底意识还表现得相当突出,民族旅游景区形象意识不强,民族旅游业发展动力不够。如贵州省丹寨县苗族蜡染业的发展和壮大,就是企业对蜡染人才培养的结果。其实培训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助力器。外地旅游人才因经济利益关系、地域关系和激励机制等原因,很难引入到少数民族地区。另外高校旅游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有限性,使旅游人才需求的缺口更大。因此,民族地区企业自动自发的培养旅游人才供非常关键。

(三)学校主导型培养。学校是智力和文化财富的主要集散阵地。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本地化的学校主导型培养途径,主要是指中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上层次的学校。一是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区域招收进来的旅游专业学生进行特殊培养,从服务意识、服务技能等方面,通过开设特殊课程组,来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具有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民族旅游复合型专门人才。二是采订单式的民族旅游人才培养方式,为具体的民族地区培养专门人才,如贵州省雷山县职业中专招收的民族刺绣班,培养苗绣人才,使苗绣人才不断壮大,苗绣工艺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四)民间主导型培养。民间主导型旅游人才本地化培养,是通过少数民族的民间组织、民间协会或个人,民族地区旅游业之所以、效益不理想,民族特色人才青黄不接,出现人才危机,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益分配不合理所造成的。以黔东南为例,有些老一辈艺人的纷纷故去,民族民间技艺将因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失传。对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一种自主、自发的培养途径,培养的内容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技艺、工艺、歌舞、银饰及某些特殊人才,如傩文化的师公。他们是民族旅游活动中民族文化独特性的主体展示者,也是民族旅游吸引旅游者的本源所在。 . 总结

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问题的实质在于现行培养模式下学生所学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缺少地方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造成旅游人才的用不上留不住。结合民族地区旅游发展需要,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强化以本土型技能和就业为导探索本土型产、学、研结合模式,才是培养民族地区本土型旅游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赵天然.旅游与人才培养[M].河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03 [2]邓昊.少数民族旅游发展之道[M].长江教育出版社,201002 [3]张方平.旅游教育管理 [M].长江人民出版社,20111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37c786c1c708a1284a44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