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漫谈

2023-02-15 05:05: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文化漫谈》,欢迎阅读!
日本,漫谈,文化

日本文化漫谈结课论文

上完9次课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日本的寺庙,所以结课论文我选择了写日本的寺庙文化.日本的寺庙很多。以前到欧洲旅游看过许多的教堂,一比较,发觉东西方在宗教信仰上的一致,不过在西方的载体是教堂,在东方则是寺庙。有资料说全世界不信教的人有13亿,中国占了12亿。这个统计我以为不确,剃度和带发修行是一种,居士是一种,大量是信男善女,更大量的是求着菩萨了,求财求子求吉求业才临时抱了佛脚,同笃信的信仰相去甚远。民间还有大量在三大宗教之外的宗教,还有以图腾或本土崇拜的形式存在的类宗教。我是属于那种敬畏神灵,绝不亵渎神灵的人--于是无论教堂还是寺庙都修得庄严肃穆,我想就是为我这样的凡人修的,让人产生一种敬畏感,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宣泄,解脱或释放。宗教产生的原因不是本文能承受的,我想,一个世俗的说法颇能概括它存在的合理性:富人什么都有了,他们缺的就是菩萨;穷人什么也没有,他们只有一样东西:菩萨。

从网上查阅了资料以及课堂上的了解,我来粗略的谈一下日本的清水寺。清水寺可以作为日本寺庙的一个代表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顺着奥院的石阶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被视为具有神奇力量,游客路经此地一定会来喝上一口水,据说可预防疾病及灾厄. 相传延镇上人于778年在此开山后,由大将军坡上田村麻吕于798年兴建。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始建于公元1633年,被定为国宝的主堂是由139根立柱支撑的,宛如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本堂的下方有著名的“音羽瀑布”,与祈求分娩顺利的“子安塔”,后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清水寺建于音羽山上,为日本佛教北法相宗的总院。寺院周围是京都的名胜古迹,春天樱花盛开,秋天红叶似火。

进入寺庙 首先是巍峨的楼阁,同中国的相似,也有不同,它的屋顶大于下部,屋檐巨大地伸出,令人想起古时候日本人的帽子。其它,同中国无异,照例是金碧的佛像,供桌,香炉,蜡台,钟罄,殿外是石阶、石兽,回廊,就是菩萨也是中国的。只是装饰有少许变化,比如灯笼,长形的橄榄状,花纹有些特别。

清水寺建在音羽山麓。殿旁边是有名的清水甘露泉,三股泉水从山岩中流出,清泉水便分三处从一石屋顶上的管子里流下,人们排队鱼贯而入,用特制的金属杯接水而饮,金属杯有一个长长的柄,全放在旁边的一个巨大的消毒柜中消毒。三股水潺潺而下,说是三股水分别代表智慧、健康和情缘。年轻人肯定选择情缘,中年人大慨会选择智慧,老年人当然选的健康。那股清冽的泉水,凉凉的,有丝丝甜味。后来才想起三泉中竟没有列入世俗之求:财富,可见寺庙清净之地从古代起就保持了它的品位和纯洁。现在的人在叩拜之时有多少人祈求过智慧?恐怕没有。如有财富,恐怕会十有八九。

在求签的地方人多求的下签,不像中国国内大多寺庙净是好签。签意的求解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凡夫俗子离天机还很遥远哪。但人们求签多半怀着一种求得好签的期翼,巴不得上上签,求得不好咋办,也许又是许多人不敢求签的原因。在浅草观音寺,有一种有意思的习俗。观音寺建于公元645年,有一个观音显


的传说。浅草寺的象征是风雷神门,上面挂着写有雷门两个字的大红灯笼,赫然醒目,很是气派。雷门两侧,有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二将镇守浅草寺内,在殿旁几株圆形树上挂满了白花,近看,却不是,是无数叠起的纸条栓挂在上面,在风中摇晃,颇像开满一树白花。细问才知是求得不好的签不用带走,将它挂在上面,便能化解不吉。这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于是签的好坏更不重要了。更有意思的是,在树旁有一个特设的木架,上面挂满了小屋形状的木牌,原来是许愿牌。上面有名有姓,许愿何事,写得清清楚,我一看,多是祝福吉语,也有求职的、祝寿的、祈祷考上某某学堂的,亦有男女的情爱表白--这真是一个令人动情的地方,并有一种浪漫的情调。我想,如果我能挂上一个牌子,若干年后它还会在么?它让一个梦保留永远。这人文景观才叫天人合一呢。据说日本不少爱情电视剧都在这里拍摄。这场景突地让我想起罗马那个著名的许愿池。

拾级而下,见有“开”字形的石牌坊。寺庙的周围全是商铺,卖扇子、饰物、衣衫、木雕、竹器、和服、玩具、吉祥物、偶娃娃等旅游纪念品。它们店前常置有灯笼,同寺庙不同的是:长筒形,红底,黑字白边。在浅草观音寺前也有一条街,是名声很大的“仲见世”大道,古香古色,据说是传统的江户式街道,长约300米。大小店铺,朱红门面,出售各种各样最具日本风情的工艺品,还有许多日本小吃店。

日本的寺庙明显从中国演化而来,但有了些许变化。主要是建筑格局不再是四大天王、弥勒、韦驮、观音和大雄宝殿。此外在装饰的细部融入了更多的日本风格。但我们还是可以说它是大同小异的,在日本进寺庙,面对佛的大千世界,你会觉得这大千世界的时空同中国一样。有晚唐诗人韦庄诗云: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美丽的清水寺是日本寺庙的一个代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美景,文章中也就是粗略的提及,如果能有机会,真希望亲自去看一看那火红的枫叶、浪漫的樱花;去体会夏天的瀑布、冬天的细雪。但愿这个梦想在有一天会实现吧!

PS:听说在文尾写到那天看过的关于日本饮食文化的视频可以略微的加点分,内容方面就不再多提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4b43793f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