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2022-08-17 19:0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欢迎阅读!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杜甫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六月至乾元二年(公元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杜甫又被尊称为诗圣诗仙并称大李杜他所写的诗,被人称为诗史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公元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和《夏夜,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人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工部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史诗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竟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



1




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kuí)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杜甫死后,按其遗.和其祖父同归葬在洛阳市东约23公里的偃师县杜楼村。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孙吴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曾祖父杜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有奉天令一职。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等等。他一共写过3516首诗







2




杜甫生平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献赋,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751年正月8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三、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事被贬华州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三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上。这时期,其作品有《喜雨屋为秋风所破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登高》中的: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7e2015cc7931b765ce15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