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大地之歌》的“意象美”

2023-01-02 05: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勒《大地之歌》的“意象美”》,欢迎阅读!
马勒,意象,大地

马勒《大地之歌》的“意象美”

《大地之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杰出产物,透彻解读其中多重文化密码的意味,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中中西交融的魅力,一直是中西方学者的共同期望。从中国理论文化氛围中逐渐发展而来的现代审美意象话语作为中西文化的学理结晶,显示出了对这一独特音乐文本进行全新解释的潜力。本文选取这一话语为基础,与西方意象话语互补互,解读出《大地之歌》中的意象美,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梳理了这部作品中的中西关系,认为这是一种马勒在特殊危机时期所构建出来的“中国理念”。这其中,《大地之歌》中原始意象情结与中国风新意象相作用的考察体现了在中西方意象话语基础上的拓展,而提炼“意象美”的种种品质则体现了对中国意象话语精髓的继承。全文分为绪论和五个章节。围绕着酒歌意象美、青春意象美、自然意象美和永恒的女性意象美等四大范畴勾勒出马勒这种“中国理念”的全景图,对作曲家的这些音乐意象予以新的解读。这一过程显示了意象话语在深入这一具有东方主义特质的中国理念时的价值。第一章基于中西意象的元理论背景,《大地之歌》内的音乐语言进行学理定位,梳理出全文的意象书写构架。第二章分析“酒歌意象美”。反讽元素这一马勒作品的关键语言在其晚期风格各意象内发生了悄然蜕变,而《大地之歌》中的反讽元素与酒歌意象这个导火索息息相关,并由此步入了更加深邃悲凉的两重境界,一重是诗意宣泄的品质,它包含着绝对孤独寒冷的理性化境遇;另一重是荒诞模式,它所通向的是具有纯真心灵智慧的非理性深渊。第三章分析“青春意象美”。回忆青春之乐和


叹惋青春之死的情感无限交织于晚年马勒的脑海中。青春意象美的范畴由此包含两种品质,一种是瓷亭意象蕴涵着的鲜活生命力中的伤感内蕴;一种是盘桓中的决裂性质,月亮意象使得音乐结构凸显出主体“捉星”和“捞月”的两重虚妄,并通向仙境音乐语汇中的决裂姿态,而这也是马勒对“断肠”意象的全新音乐诠释。第四章分析“自然意象美”。马勒对大自然的声音、色彩和循环规律也有着独特体验。这些内容被包含在对自然意象美两种品质的考察过程中,其中包括了猿、鸟和马三种动物对人类具有引导性作用的声音性质;以及马勒通过对昼夜-四季意象的重新布局,所获得的一种“在循环-交混之中汇集”的特质。第五章对于永恒女性意象美的新探索分为三个层面:转折层、中介层和结论层。转折层主要指受叔本华和瓦格纳等人深刻影响、女性意象为核心的由无尽欲望向救赎演进的过程;中介层包含着以“飘零”的天梯意象为主的新秩序构建;而自永恒静态中心生发而出的欣喜感则构成了最终的结论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81476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