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的变化

2022-04-14 07: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年俗的变化》,欢迎阅读!
变化

年俗的变化

近几年,包饺子、贴春联、穿新衣、拜大年等传统春节的“标签元素”发生了不少变化:拜年

不用面对面了,发条短信就成;饺子不用自己动手包了,面点房有卖现成的;春联也不贴了,而是贴上带字的瓷砖,过年擦干净即可。

对于这些新变化,一些人认为,传统年俗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载体变化或消失了,传统文化也失去了根基,面临逐渐消解的危机。笔者认为,继承年俗并不是要照搬传统,根据社会发展不断扬弃、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特点,才是更好的继承。

事实上,我们如今所说的传统年俗,也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扬弃形成的。据民俗学家考证,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可以想象,当时的习俗与今天我们所说的传统年俗会有怎样的差别,就连常见的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也是千百年间不断加入到年俗中去的。

放鞭炮是中国人过春节时的一个传统项目。近10多年来,因为鞭炮在生产和燃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尽管有许多人不愿意,放鞭炮在首都北京以及其它许多城市里遭到了全面或局部地区的禁放。春节来临,在解禁的呼声又起,一些城市纷纷解禁的时候,南京市政府宣布在城区将严格执行禁放法规。按中国的传统历法农历,一年的岁首称为春节,从这一天起直到第15天,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古老传统节日。临近春节,人们要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贴年画和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从最初的惊惮和驱逐恶鬼,到今天用来表示除旧迎新、兴旺吉祥之意,放鞭炮和贴春联、吃团圆饭、耍龙灯、舞狮子等活动一起成了中国人过传统新年的主要内容和保留节目。在一些人看来,春节如果没有鞭炮声伴随则变了“味儿”,不是它原来的样子,有观点认为,禁放也不利于促进消费。反对的观点认为,鞭炮存在着安全隐患和声音嘈杂应该禁止,不应为维护传统而以生命为代价,同时传统节日也应该有创新,对传统要继承也要发展。

任何一种民俗,都有其内在精髓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比如春节,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美好期盼就是其内在精髓,而包饺子、贴春联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只要团圆和期盼的精髓不变,具体形式大可创新发展。如果不顾社会发展,固守传统形式,反而会与时代特征格格不入。

当然,创新必须是积极的,不可有违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美德。如果把年俗发展成大举消费,甚至铺张浪费,显然有违春节文化的传统内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8a1471bb68a98271fefa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