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俗变化的议论文

2022-09-28 00: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年俗变化的议论文》,欢迎阅读!
议论文,变化,关于

关于年俗变化的议论文

记得小的时候,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每逢过年的时候周围的景象总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从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门神、福字、年画、窗花、灯笼,到街面和庙市上摆各式各样的年货,从小孩子穿上整洁的衣服,满街乱跑放鞭炮,到成年人的舞狮耍龙,夜晚的礼花、戏曲表演等,都营造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这中间,饱含着人们期盼幸福的心理,也表达着集体团结向上的精神。所有这些,不仅是平日里难以见到的,而且与平日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而现在的过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极大的丰富,平时的日常穿着、饮食与节日期间反差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现在天天像是过年,人们对于春节在物质享用上没有了太大的期待,转而追求休闲娱乐等精神上的放松。

在年俗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拜年。这是人们相互之间加强交流的方式之一,而今这一方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在正月初二这-,J县农村里必须的活动便是“拜年”每一家的第二代当家人将会带着自己家族的男性的儿孙们,到各个亲朋好友家去拜年。这种形式的拜年是为了加强和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感谢邻里一年来对自己家人的帮助,并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加强这种互助的邻里关系。传统性的拜年,往往主要是是基于地缘或是血缘因素而进行的。在同一个地方的乡亲父老或是 家族内部人员之间是一个熟人的社会,人们在过年期间,在同一


个时间内大家相互的.“串门”都会道一声“新年快乐"。这是一种,面对面的加强人际关系的方式。近年来,中国电讯事业发展很快,电话开始普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便转用既快捷又省事的电话或是短信形式的拜年手段,人们在过年时的拜年形式越来越走向了现代化。而且由于现代城市社区分化与个人主义的盛行,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由化与功利化,于是出现了现代形式的拜年主要是基于业缘群体——如同一单位的人相互性拜年、或是同一单位的人统一组织起来向领导去拜年,大家都有着长远的利益打算。

在传统年俗中,人们十分的注重各种各样的祭祀及礼仪禁忌。如在家乡农村当中初五这一天有“过破五”和“送穷”习俗。但在现代社会中,过节的重点更加偏向于人们为了未来的提升或是为了商业的销售,在现代化的趋势下,春节这一民俗事项也逐步地由“为庆贺丰收而行”变为“简单的为逐利而行”节日给人以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的这层含义不断地增长着,而原先的祭祀祷祝性质则日益呈现淡化趋势。

现在,每逢过年的时候,年轻人群体越来越喜欢追求自己家的过年特色。譬如,人们不再相信以前所讲究的过年期间必须敬神,必须给包括灶神、财神、福神在内等神仙磕头的民俗,不再需要遵守不能,下午到亲戚家拜年的民俗约定。在传统的春节习俗中,从腊月初八即腊八粥的准备开始,人们就进入了春节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结束,冗长的节日,在农业社会中是典型的冬


闲时的需求。而自从进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中,人们的时间观念在不断的增强,由于现实的工作的需要,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提前结束自己的春节假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351ad8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