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原因及对策分析

2023-04-29 03: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失独家庭原因及对策分析》,欢迎阅读!
对策,原因,家庭,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失独家庭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郭梦依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10

要:失独家庭,是指其独生子女因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原因而不幸离世,且失独父母没有再生育或收养子女且父母年龄超过49周岁的家庭。失独家庭日益成为社会上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通过对失独家庭的文献查阅以及走访调查,旨在分析失独家庭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客观分析政府、市场、社会民间组织和社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探索新型的多元化帮扶模式,为政府的进一步工作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失独家庭;原因;对策;多元化帮扶模式

通过前期对失独家庭进行的质性访谈及分析,我们了解到失独家庭已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下面对失独家庭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总结如下。 1 个人原因

1.1 在受访者中,女性受访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受访者,这与女性天生感性、善于倾吐的性格有关。部分女性受访者配偶积郁成疾,导致离世,使丧偶情况产生。

1.2 部分失独者自我封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惧怕外人触碰伤疤,不愿与外界交流,拒绝参加社会活动,造成了失独者的自我封闭。 2 政府原因

2.1 迫于人口压力,政府于1978年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基于种种原因,唯一的孩子去世,由此导致了大量失独家庭的产生

2.2 政府没有很好地扮演其掌舵者的角色,在立法和制度设计方面,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明确针对失独家庭的政策保障文件。 3 市场原因

3.1 市场角色缺失。一方面,失独者在其失去孩子后,其所在单位并没有给予其带薪休假或者在其退休后适当提高退休养老金待遇,另一方面,部分失独者尽管有重新就业的意愿,但是受到年龄等的限制,就业困难,生活来源少。

3.2 市场没有针对失独群体给予技能培训,或没有给予其创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部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失独群体被市场排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民间社会原因

4.1 社会组织等民间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民间力量由于对于失独家庭的关注不到位或畏难心理等,缺少专业的社会工作者队伍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对失独家庭进行扶助。 4.2 民间组织中不容忽视的志愿者队伍,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对失独群体不甚关注,导致了这部分资源的流失。 5 社区原因

社区对其关注较少。居委会、社区居民、朋友等对于失独家庭关注较少,大多数人害怕自己去关注失独家庭会造成失独家庭的误会,而且失独家庭不愿与邻居等接触,害怕双方发生矛盾时,对方或许会揭自己伤疤,这样一来,使社区这一有效资源不能够被合理的利用。 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第一,经济状况对于失独者的精神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于失独家庭的独补力度,增加补贴金额,充分利用社会抚养费。

第二,政府在对失独家庭的帮助中起主导作用,而市场、社会、社区等力量介入较少,因此,应坚持福利多元主义视角,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帮助失独家庭。

具体来说,首先,国家积极制定相关有利于帮扶失独家庭的政策法规,使法规政策配套,并监督其执行;提高独补费用,严格把控社会抚养费用的利用方向,并充分利用其为失独家庭服务;其次,市场各主体企业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内部设立部分专项资金用于帮扶失独家庭;再次,民间社会中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失独家庭筹集善款,直接或间接给予失独家庭帮助,为失独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职能,必要时进行危机介入;最后,应充分动员社区力量,使社区热心人士积极与失独家庭进行沟通,并可以尝试建立时间银行,要求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根据其不同需求为失独者奉献亲情,以争取到自己以后争取亲情的资格。

第三,针对失独者养老问题,笔者建议采用居家养老模式,即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这是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一方面,需要照顾的失独老人数量在不断增加,且我国养老资源短缺,床位紧张,不适合养老院养老,再者,养老院中其他子女看望父母时,会使失独者触景生情,而为失独者建立专门养老院虽然可以使同命运的人抱团取暖,但会加重失独者的悲伤情绪;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模式倡导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强调案主的参与权和选择权,解决了机构养老缺乏人性化关怀与老年人对陌生环境适应性障碍等问题,符合我国国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四,基于失独者特殊的精神问题,旁人无法对其感受进行深入了解,许多失独者希望同命运的人在一起,抱团取暖。因此,笔者认为,应由政府牵头,由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主导,建立失独者互助团体,积极动员鼓励失独者参加互助团体,尤其是较为封闭、不愿与人接触的失独者,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如动员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与治疗,提议建立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服务队伍,为其进行小组或个案的治疗。 第五,其他方面对于失独家庭的精神治愈。失独家庭面临的最严重的困境就是精神崩溃,难以积极地面对现实。在中国养儿防老观念如此盛行的背景下,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那是谁也无法言说的痛。那么,失独家庭的精神治愈,如何能让失独老人摆脱精神阴霾,如何让失独老人重展笑容,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基于此,笔者认为,应由政府倡导,地方具体实施,对于失独家庭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可以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而社会组织或者社工机构则向外招募志愿者,对这些志愿者进行定期培训,并且及时获得反馈,以此来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穆光宗.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11-03A07. [2]彭华民了,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张祺乐.失独者权利的国家保护[J].现代法学2013353.

[4]马一.当代中国失独家庭救济机制的系统建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96a9a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