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12《过零丁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2024-01-27 00:4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下12《过零丁洋》-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欢迎阅读!
零丁洋,古诗词,考点,梳理,赏析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字词解释:

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②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③干戈: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 ④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⑤四周星:四周年。

⑥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⑦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 ⑧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⑨汗青:这里指史册。

内容描述: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全诗赏析:全诗概括了诗人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诗人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他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尾联视死如归的崇高选择,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

主旨: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写作特色:颔联用了比喻的手法,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用“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垠,时起时沉。颈联用了一语双关,惶恐既指惶恐滩地名又指作者诚惶诚恐的心理,零丁既指零丁洋又指孤苦无依。此联作者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

考点精炼: 题组一: 1【词语理解】诗中的“起一经”是什么意思?1分)

2【思想感情分析】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3分)





1




题组二 3【画面描绘】“山河破碎风飘象,身世浮沉雨打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4【诗歌赏析】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古”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B.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地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题组三

5【词语理解】“四周星”“汗青”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6、【思想感情分析】对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3 )



题组四

7、【内容筛选】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____ ___的悲哀;借__ _______ __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

8【内容理解】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



题组五 默写诗句

9.《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的心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fae6ca587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