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零存货管理论文

2022-04-20 23:4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管理会计-零存货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管理会计,存货,论文,管理



论“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结合信息系统谈谈零存货管理 500字以上

【关键词】 “零存货”模式 财务管理 储存成本

【摘要】 作为存货管理的一种方式,“零存货”模式一向为各个企业所追求。在此之前,大家推崇的DELL模式可以说将制造业的零存货管理推向了顶峰,也由此掀起了人们对零存货管理的新的热衷。因此,本文将对“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做出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一、“零存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1.“零存货”的定义

零存货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 它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而是指物料( 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 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2.“零存货”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1)可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量,减少机会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容易导致大部分流动资金被存货所占用。而在“零存货管理”方法下,每天的生产经营结束后存货的库存量为零,存货占用的资金也降低到了最低限度,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投入,节约了企业的资金。 (2)可降低存货的储存成本与管理费用。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必须要保存一定数量的存货以备不时之需,就必然会发生储存成本以及存货的保管费用。而“零存货管理”的方法,由于存货数量为零,从而避免了储存成本的发生,减少了固定资产的占用,降低了储存成本。

(3)可防止企业存货拍卖变现损失和跌价损失,保证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及回收。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由于存货流动性较差不容易变现,容易发生存货变现损失和跌价损失。而在“零存货管理”方式下,企业中的原材料、零部件,在产品以及产成品的库存均为零,大大加强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

(4)可对生产实现全面的质量控制。“零存货管理”必须要注重企业的质量管理,才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只有加强了企业质量管理,废品才能大大地减少,才能相应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才能更好地保证“零存货管理”的正常实






行,而“零存货管理”为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了动力,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二、“零存货”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零存货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当时的日本丰田汽车实施准时制生产,在管理手段上采用看板管理、单元化生产等技术,实行拉式生产,以实现在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积压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库存及资金的积压,而且提高了相关生产活动的管理效率。此后,零存货不仅应用在生产过程中,而且延伸到原材料供应、物流配送、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 库存管理一直是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在国外大型企业中备受青睐,而在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中,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 对零存货管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 但已有不少企业在探讨和摸索, 如海尔、格兰仕等。

零存货在我国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借鉴dell的库存模式的,也有研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实行无缝衔接,有关于虚拟企业的研究。比如海尔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发动了一场管理革命,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通过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和用户资源,逐步向“零存货、零营运资本和(与用户)零距离”的终极目标迈进。

三、“零存货”模式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零存货”有许多的优势,但是企业在推行“零存货”时,应尽量做到细致周密,需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和要求。生产型企业开展“零存货”时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

1.零存货化需要过硬的管理环境来支撑

零存货的实现是有其难点和管理成本的,对于普通企业而言,可能存在单一供应源的风险、小批量供应造成较高的运输或配送物流成本,以及较高成本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平台等,因此要实现库存管理整合化、集成化、准时化、同步化、信息化和计算机整合管理的信息沟通基础,是需要很大的成本的。同时,库存及其他经济活动的速度都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现代库存管理要进行大量的信息处理,要求更高的速度和准备度,要进行购、存、供、产、销等作业的整合,要实现综合系统的库存管理,如果没有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比如,丰田汽车装配线确实可以做到生产环节的零存货,但除了本身先进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之外,它的近百家零配件供应商不是将配套厂设在其周围,就是有原材料仓库安排在丰田厂的四周,零存货是基于“零”距离供应之上的。






2.零存货难以应付周围某些相关因素的突变

2003年爆发的非典,更是严峻地考验了医院的零存货管理。在这场意外降临的瘟疫中,消费者和商家同时遭遇了久违的、只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常有的断货风波。零存货的成功实施是建立在稳定和理想的客观环境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零存货也暴露出这样一个隐患:当周围某些与之相关的因素突然发生变化时,零存货便会在短期突然增长的市场需求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在那次非典事件爆发后,药品需求大增,已零存货化的药厂、医药药店、医院一时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面对旺盛的需求,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商机转瞬即逝。非典引发了对相关药品的异常需求,而过度的零存货化则导致了断货。实上,这个时候的断货无论对于厂家,还是医院来说,损失都是惨重的。 四、解决方案及对策

1)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应用计算机等高科技管理手段才能实现库存管理整合化、集成化、准时化、同步化、信息化和建立计算机整合管理的信息沟通基础,才能提高各个环节中对物资需求计划科学准确地预测,以降低库存水平和库存持有成本。

在生产型企业中并不是对所有的物资都实现“零存货”控制,所以在选择“零存货”物资品种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成本核算,才能加强对“零存货”的量化考核。例如海信的零存货管理是建立在整个企业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的。它每年都要事先做好下一年的年度计划,如年度的销售额、产量、市场占有率、销售网点等。

2)高新技术的物流设备。要实现“零存货”,仅靠“软件”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硬件”才行。目前国内大部分生产型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现状已经阻碍了“零存货”实现,提高物流设备高技术含量,加快物流设施设备的更新已是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钱智:《物流管理精典案例剖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6月第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易青峰曹湘平:试论存货零存货管理的优越性[J].《经济师》2007年第1

[4]符光辉赵启兰王耀球:零存货:制造业的思考[J].《中国储运》2005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825331ff00bed5b9f31d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