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古诗词教学

2022-09-27 19:1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课程下的古诗词教学》,欢迎阅读!
古诗词,课程,教学

新课程下的古诗词教学

作者:李立新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21年第04

诗歌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兴趣浓厚,师生迅速进入诗歌境界,这样才能领略诗歌的美,才能与产生作者共鸣。因此,诗歌教学的第一步,应努力创设诗境,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泊船瓜洲》时,我先让学生想象江南的春天会是什么样,引导学生想象,激发表达的兴趣。再播放视频动画片,展示美丽的江南景色,这样就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色中了。然后再播放作者创作背景的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学生积极思考,发言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汉语言文学讲审美、体验、感悟、直觉,体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钱理群说: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的文化,而不同于偏于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典诗词,一直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是很讲究意境及韵味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去真切领略诗歌中的美感。如教学《山行》一诗时,我根据诗歌描绘的图景用“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了凄凉的秋景课件。学生在声像的感染下,朗诵诗歌,逐句体味,感受诗歌中凄美的语言,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诗歌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艺术形式,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音乐则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诗歌和音乐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融合在一起,尽可能将诗歌中的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韵律,让学生在乐声中诵读,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唤起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同时也利于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人进行心灵的交流,产生共鸣,从而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人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故友的离情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这首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將学生带入古时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故友握手话别后,一直伫立在江边,目送帆影消失在水天之间。学生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首诗歌,并要求我再讲更多的诗。

古诗用词非常精练,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来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途径。如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等中的绿”“便是炼字的典范。如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用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能使


学生从具体的动态画面中很快地领悟诗歌语言的精妙,增强语感,同时也训练提高了学生诗歌欣赏的能力。

学生是富于想象的,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多媒体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能更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学生理解了诗歌,领略了诗歌所描写的美景,领悟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后,我常常顺应学生爱画、爱美的心理,让学生根据诗意,在图画纸上、电脑上作画,而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画面场景多的诗歌,就鼓励学生创作组画、连环画。如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就设计了为诗歌配画这一环节。那一幅幅充满童稚而壮观的飞瀑图,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诗歌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诗歌所描写的奇伟壮观的理解,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增强了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

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学生整诗的积累、诗文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扎实学生语文功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一有好诗名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并让学生归纳分类,制成卡片,量多后装订成册。我还收集打印古典佳句背诵给学生,增加学生的积累量。教学时我也往往会设计这一环节,既可以检测学生的积累情况,也可以帮助学生增大积累量。如教学《山行》时,我便要求学生积累写秋的诗文名句。课堂交流时,学生背诵了不少的好诗妙句,然后我再用课件展示了我收集的诗文名句。学生在清新怡人的画面、舒缓动听的音乐、教师的适当介绍下欣赏记忆这些诗文名句,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丰富了知识。

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的思想情感、深邃的意境感动着读者。我们教学诗歌,不应仅仅停留在感受欣赏诗歌的美上,还应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创作激情,创作诗歌,展现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教学《泊船瓜洲》和《牧童》时,我便带领学生去游览卧牛山和临山,欣赏沿途的美丽春色,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重现春行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启发其创作欲望。然后让学生创作诗歌。学生写出了不少的好诗。有写古诗的,也有写现代诗歌的。

另外,多媒体的运用,不只指电脑的运用,还应包括录音机、投影仪、电影电视等的运用。平时教师应加强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和积累,如图片音乐的积累、电影片段的积累、电视资料的积累等等。当然,还应注意克服多媒体运用中的一些误区。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拓出新课程下的诗歌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简介: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b893a9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