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宝姐

2022-10-01 00: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宝姐》,欢迎阅读!
宝姐

一、泛谈宝姐

和许多男性红迷一样,在初读《红楼梦》之余,我也曾有过“娶妻当娶薛宝钗”的感慨;甚至,这种特殊的“红楼情结”对于多数男性红迷来说,可能要伴随一生„„可见于现实来讲,《红楼梦》中的美女兼才女们,最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当数“宝姐姐”无疑了。 曹公笔下的美女们,大多也是才女;诸如黛、湘、妙、琴;元、迎、探、惜四姐妹和部分亲戚家的女孩子如刑岫烟、李纹等,及一些特殊的丫头如香菱等,宝姐肯定也不例外。曹公在书中多次表现出或直接交待过,她不但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渊博的文史知识,而且钻研“经济仕途学问”、通晓“杂门左道旁收”;并最终叫宝、黛、妙都曾叹服。

然而,曹公的美学理念又是唯物的、辩证的。美女兼才女们又都是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在现实中一样,她们多少也会有些缺憾:黛玉娇妒、湘云咬舌又兼话多、妙玉清傲、迎春木纳、惜春孤避,探春十分优秀却是庶出(嫡庶之分在旧中国是很严正的问题)其他如刑岫烟、宝琴等家境出身贫贱(这点,永远也能算是严正的社会问题)„„算来算去,美中挑美,群钗之冠、百花之王竞是宝钗莫属。

关于“宝钗”的名字,李商隐之《残花》有云“宝钗何日不生尘”一句;此诗即是呆香菱所说“原来他们的名字都在唐诗上呢”的由来(还有“此乡多宝玉”等句)。曹公在《红楼梦》中,对于其人物的取名,所用多是“双关谐音”的绝招,多隐喻该人物的人格性格特征或关乎其命运的结局;“雪宝钗”之命名更不出此属。宝姐生于“丰年好大雪”的薜家,薜谐“雪”音;雪,喻白、喻冷、喻易逝之物;“宝钗”又是轻年美丽女孩子的代称。从李商隐的七绝中“宝钗”的那句,可以看出她的命运结局:关门独梦,空房独守,致钗生尘。 “雪之白”,是说宝姐生得“雪白的一段酥臂”,此曾让宝二呆子发痴妄想,成了黛玉所诉的“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重要“罪证”之一;“雪之冷”,是说宝姐的处世哲学“事不关已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冷漠”态度;“雪之易逝”,是伏薜家随着四大家族的衰亡也很快地没落,作为其中个体之一的宝姐,当然不能幸免。

宝钗曾对黛玉说过,自已“七八岁上也是够缠人、最淘气不过”的,西厢琵琶都读过;又从娘胎带来一股热毒,须配吃“冷香丸”„„这就说明,宝姐之冷,并不是生来之“冷”而是后天“随份入时之冷”。生活中的她,住所如“雪洞”一般,着装清淡素雅,不觉奢华;罕言寡语,品格端方。因而,在任何人眼里,宝姐都是个“懂事的乖巧女孩”(连“泼妇”赵姨娘都曾对宝姐不禁赞叹,合府上下他人自不必言)

但我们结合读红后对于宝姐所产生的情感,若把双关做另一方面的理解,就还能感到,雪之“白、冷”,更喻宝姐的纯洁高明和谦恭谨慎。可见,宝姐因其“白、冷”而大得人心。 二、宝姐的外貌、装束、气质、才学和智慧

宝姐出身皇商家庭,异常富有。刚一出场时,曹公用寥寥几十字,便勾画出一个不凡气质的美丽少女形象:“„„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从以上可看出,宝姐生得丰满白净,非常漂亮;她着装素雅质朴;性格脾气沉稳随合,行为入时豁达,善于藏拙。在贾府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很得人心。 宝姐在大观园众多才女中首屈一指,是不争的事实。在贾妃试才、咏芭蕉诗、题菊花律、和螃蟹咏、芦雪庵即景咏雪诸场合都有诗才最出色的表现,且比之黛玉、湘云更见谦恭,实属大难;她对大观园的“画家”惜春,在关于作画的颜料、技巧、构思方面的建议,何尝略逊于惜春?她在戏曲、佛学、茶道方面的见地,曾叫黛玉、妙玉、宝玉这一对“清高之玉”口服心服;她曾打趣宝玉是“杂学旁收”,其实她更博古通今,强记多闻,总是寥寥数语、甚至几个字词便能切中各类学问的要害之处,贾妃试才帮助宝玉做诗时牵扯的“绿蜡、绿玉”


之说便是见证。

探春在家“主政”之时,宝姐又以其卓越的见识和管理才能为探春、李纨提供以切实可行的帮助,为荣府上下带来了勃勃生机。因此,她也一直是独断专行的凤姐防范的对象,曾成了她和宝玉婚姻的一大障碍之一。

宝姐的智慧还在于,她言行所关注的小节,总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政治性的处世智慧”绝非常人而有,且于她总是处理得相当得体。她曾指出黛玉在行酒令时的失口,真诚的一段笑谈,叫黛玉最终心服;从此,“孟光接了梁鸿案”,黛钗合一、尽释前嫌;不愧是“山中高士晶莹雪”

生活中,宝姐的智慧还表现在能准确地把握任何事情的“度”其兄薛蟠受到柳湘莲的教训后,薛姨妈一怒之下便要“大动兵”实施制裁;宝姐在这关健时刻,用了几句话,就点明该事的“性质”,压下母亲的怒火,制止了可能要恶化发展的事态。金钏冤屈致死后,宝姐在王夫人面前的一番话,三言两语就将事“摆平”并拿出自己的两件新衣服,给金钏做“老衣”叫王夫人顿然释怀、感激不尽。其嫂夏金桂因夺家权、争上下大闹胡为将母亲气胡涂之后,又对母亲轻轻一语“即中要的”,使家事暂时平息„„

红楼梦开篇有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是关乎世理、事理的大学问;从某一角度讲,也是为人处事可贵品质。而宝姐一个小小丫头,竟能悟得如此之深、行得如此得体,其之观于大局,能言善辩、干练精明叫人惊服。 三、宝姐的性格特征和形象特征

纵观全书,毋容置疑,宝姐是封建礼教熏陶下一位典型的、标准的贤良淑女;但是,从平时表现的另一方面来看,她同时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革新派”;她的“革新精神”,若较之宝黛的“判逆精神”,并不相让而实有过之。 以宝姐做诗论画的风格观照,她总是能“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可见其性格深处并非“守旧循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0eca61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