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的比较教案

2022-03-20 10:0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的比较教案》,欢迎阅读!
整版,急流,橡树,教案,愿意

《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比较教学

教学目标:

1、诵读。领会两者的爱情观(《致橡树》的爱情观:坚定的、自尊的、同甘共苦的、永不分离的、独立的、没有依附关系的······《我愿意是急流》的爱情观:无谓的、无私的、忧伤的、对恋人的依恋·····

2、抓意象进一步理解爱情观(重点) 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2课时 流程:《梁祝》导入——介绍两者——《致橡树》的意象与爱情观——《我愿意是急流》的意象与爱情观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不同流派的两位诗人的爱情观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裴多菲:19世纪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他的一生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在为国牺牲时年仅26岁。他15岁开始写诗(你们多少岁),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事诗。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愿意是急流》等;最著名的叙事诗有《勇敢的约翰》裴多菲用民歌的形式描写人民的斗争。他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他在短短 的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诗篇给她,这首诗可以看作他献给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1847年裴多菲与森德莱尤丽亚结成伉俪。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让我们领略一下战斗诗人的柔情诗。 概括为

致橡树 我愿意是急流 舒婷(女) 裴多菲(男) 中国 匈牙利 当代 19世纪 朦胧派代表 抒情王子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致橡树》 1. 学生齐读课文

2. 欣赏《致橡树》录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作者所描述的画面。

3. 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 男女分别齐读一次

三、分析意象,理解爱情观

诗中的意象很多,它们分别代表着什么样的爱情观,并说说作者的态度。



1


意象 爱情观 作者的态度

凌霄花 攀援 依附式 ×完全反对(绝不)

鸟儿 痴恋式 ×完全反对(绝不 源泉 险峰

日光 春雨 奉献式 √不完全同意(还不够)

木棉树 √赞同 平等 独立 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同甘共苦 永不分离

2.作者不作攀援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根”紧握;“叶”相触——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每一阵风,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默契 “你有你···我有我的”——独立(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

“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同甘共苦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独立 永不分离

总结:诗人反对攀援依附式、痴恋式、奉献式的爱情,追求的是平等独立、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同甘共苦永不分离的爱情(根据情况插入这种爱情观的时代意义附录1

四、象征手法(提示做笔记)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这种手法在朦胧派中被大量应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美。

3.扩展练习: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附录2,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五、读一读,感知课文《我愿意是急流》



2


1. 学生齐读课文

2. 欣赏《致橡树》录音,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作者所描述的画面。

3. 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 男女分别齐读一次

六、分析《我愿意是急流》的意象,领会爱情观(板书)

同学们这首诗共有几节?几组意象?(5节,5组意象)分别蕴含着什么样的爱情语言? “我” 急流 荒林 废墟 草屋 破旗、云朵 “爱人”:小鱼 小鸟 常青藤 火焰 夕阳

——甘愿穿越崎岖、甘愿勇敢与狂风作战,甘愿静默毁灭,甘愿饱受打击,甘愿退守陪衬 ——奉献式的绅士式的爱情(为了爱人的幸福快乐,甘受磨难,无私奉献)

七、讨论:同学们你们更赞成那种爱情观 (同学回答之后,总结) 八、说一说,写一写

1、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就“什么是爱”说一句话。这个爱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你不说也可以,你就朗诵一首你自己喜欢的诗,或者一句话。好,想一想,我们就开始活动,开始表达你的心声。如爱是一副望远镜,一戴上,所有的人都更近了。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2、以亲情、友情或者爱情为话题,以《致橡树》或者《我愿意是急流》的诗歌形式为模仿对象,其中一个本体是我,另一个本体是母亲、朋友或者你将来的爱人,写一段文字。如:

我愿意是小船,汪洋中的一只小船, 哪怕风雨兼程,哪怕历经万难…… 只要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安的港湾, 微笑地等待着我的归来。



板书: 意象 爱情观 作者的态度 凌霄花 攀援 依附式 ×

鸟儿 痴恋式 × 源泉 险峰 奉献式

日光 春雨 ~ 木棉树 平等独立 心心相印 息息相通 同甘共苦 永不分离

急流

我的爱人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

我的态度甘愿穿越崎岖甘愿勇敢作战甘愿静默毁灭甘愿饱受打击甘愿退守陪衬



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

为了爱情,甘受磨爱情观:

难,甘愿奉献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1da667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