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经典例子(17)利己与利他的悖论

2022-12-24 09:25: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博弈论经典例子(17)利己与利他的悖论》,欢迎阅读!
博弈论,利他,悖论,利己,例子

人不是天使,人们往往首先关心自己的利益,依据经济学说法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经济人”——自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

在本文中讨论的博弈问题中有一个限定,那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博弈论问题都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所谓个体行为理性是指个体的行为始终都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为唯一目标,除非为了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个体或社会的利益这样一种决策原则。

自从囚徒困境的推论被提出以来,围绕它的涵义涌现了大量的文献,其中似是而非的解释与完全错误的理解不可胜数。误解之一就是,认为囚徒困境是自私自利的结果,如果个人进行决策时多考虑别人的利益,就不会去选择损人利己的策略,如此则能避免囚徒困境,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如果人人都不自私,世界该是多么美好。

与自私相反,那么道德能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就是一切都美好的吗?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描述这样的一个君子国的故事。君子国里的人,个个都是以自己吃亏让人得利为荣的事。

小说描写了一笔交易。这笔交易中的买方认为货色鲜美卖方索价太低,而卖方则坚持认为自己的货色不行,较为平常。最后成交时买者挑了次等货物,引起公众议论,说买者欺人不公,买方只好将上等下等货物各携带一半而去。

还有一笔交易,是双方在银子的成色和分量上发生了争执。付钱的一方硬说自己的银子成色欠佳,分量不足,而收银的一方则嫌成色超标,分量过高,无奈收银人已走远,收银人只好将他觉得收多了的银子称出,送给了过路的乞丐。

由此可见,无论是双方让利还是双方争利都会引起争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争论,都是由各方偏袒自己的利益引起的。因此,我们常常错误的认为,如果关系别人的利益胜过关心自己的利益,争论就不会发生,而君子国里发生的


事情,说明了以别人的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原则同样会引起争论,结果我们仍然得不到一个和谐与协调的社会。

而国外著名的经济学著作《蜜蜂的故事》中却描写的是与君子国截然相反的一种情景,在这本书中作者曼德维尔提出了他的悖论,私人恶德就是公众利益。书中描写了一个充满恶性的蜜蜂王国的繁荣状况。

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

主神终于愤怒的发出誓言: 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 神实现了誓言;

接着,在整个蜜蜂王国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举国一片萧条景象。

将这两个故事相对比很有意思。两个君子的人交易要不是借助强制方式几乎达不成交易。而另一个充满私欲与邪恶的世界却人人都过上好日子。这并不仅仅是小说家的天方夜谭,也是有着其中的道理。

试想一下,在现实世界的商业往来中,虽然双方都以谋利为目的,通过讨价还价却都可以达成协议,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有点自私,但是我们却都还和平共处在一个社会中,平等自己的交易。

我们每一个人时时刻刻存在于跟他人的普遍联系中,从自私的角度讲,一个人应该把个人的危险,最平均地分摊到别的任何人的责任之中,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自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24a6d3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