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3-02-01 01:0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登高》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欢迎阅读!
统编,登高,上册,教学设计,必修

《登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登高》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八课,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分别是李白的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的新乐府诗《琵琶行》,以及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学习这一课,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唐朝这三位伟大诗人不同的创作风格,还能了解到古体诗、近体诗、歌行体的特点。本单元的诗作都寄寓着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学习,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情感。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如《行路难》《使至塞上》等古典诗词,有诗歌阅读的基础,能够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有一定的审美欣赏品味,对意象的概念有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课文设计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本市诗的创作背景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3.赏析情景交融、时空对举的艺术特点,把握作者感情 4.了解杜甫诗风,领会作者感时伤世的情怀

【教学设计】 导入: 导语设计:说起中国古代的盛世,我们通常会想到一个朝代——唐朝。唐朝的社会开明、文化繁荣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说到文化的代表,就不得不提到三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其中被誉为“诗圣”的就是杜甫,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以现实主义风格和深邃的思想价值流传千古。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一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最能体现其诗创作风格的作品《登高》

通读:

反复吟诵本诗。先由教师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把握《登高》的情感基调;再由学生配乐自由朗读,目的是体会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能掌握诗歌大意,并用一个字概括全诗情感基调



1




精读:

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艺术感。

首先交代背景:本诗创作于唐大历二年。杜甫历经安史之乱,被迫离开长安,在外漂泊了八年之久。此时诗人已经五十五岁了,他的好友李白、严武等人也已相继辞世,只留他孤身一人。这年他旅居夔州,时逢重阳,诗人登高远眺。

展开对景的艺术特征分析:诗人看瞿塘峡口,仰观高空见“风急天高”,耳畔是听到猿猴凄凉的啼叫;俯首水面,见“水清沙白”,有飞鸟在脚边盘旋回环。在秋风中自然见落木萧萧而下,看沙洲时自然见长江滚滚。落木萧萧下是空间描写,兴起悲秋之思;见长江感慨人生之短暂兴起时间之叹。 首、颔两联就这样使景致交融在一起。通过俯仰视角、视听结合、时空交融的手法,在我们眼前展开一幅阔大而萧索的秋景,同时极具气势。

研读: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百年”在时空中对举互涵,“万里悲秋”是写空间,但也包含了“秋”这一时间元素。“百年多病”百年写时间,而多病者登台包含了从下至上的位移,又是空间的描写。这一联就包含了时间的对比,相互转化、相互关联。在艺术设计独特的同时,意蕴上也十分丰富。

万里——路途之远 秋——时节凄凉 作客——羁旅他乡 常作客——久旅在外

百年——人生百年 多病——身有疾 登台——于高迥处 独登台——无亲朋、孤独

短短十四个字,就蕴含了八重含义。既有大跨度的“万里”“百年”,又有表明时令的“秋”,有个人的“多病”,有作客之“常”、登台之“独”。在这漫天萧瑟的秋日里,这个又老又多病的诗人,怎能不发出感叹呢?

小结:

杜甫的诗除了很强的艺术性,也有很深的思想价值。请同学们结合初中所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出的心声、志向并思考:作者登高感怀,感慨艰难苦恨,除了悲其自身,还有什么之悲?

【板书设计】 登高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1e98393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