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度宗教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2023-02-25 11: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印度宗教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欢迎阅读!
亚文化,印度,浅析,东南,宗教

浅析印度宗教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摘要:宗教是印度历史的重心,古代印度文明充满了浓厚的宗教特色。在古印度先后产生了拜物教、吠陀教、婆罗门教和佛教,并通过双向性贸易拄来和向东南亚移民,将印度的宗教文化传入东南亚,对东南亚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风俗、建筑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婆罗门教 佛教 东南亚 宗教文化

古代印度文明的最大特色就是宗教的繁荣和发展,而观察东南亚的历史,我

们可以发现源自印度的掠影无处不在,印度人民崇奉过的种种宗教信仰几乎都对东南亚产生过影响。

一、 影响东南亚的几大印度宗教概述

1.1原始信仰

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是一种遍及世界的历史现象。印度有用鸟和蛇象征男根的传统,发展成对金翅鸟和蛇的崇拜,在众多的印度神话传说中有不少涉及到金翅鸟或蛇的故事。印度还有源自生殖崇拜或泛灵崇拜的对山的崇拜,如:对雪山的崇拜,尤其是对“大雪山”1的崇拜和对传说中宇宙的中心——众神聚居地“须弥山”的崇拜等。

1.2婆罗门教

印度最早的宗教是拜物教和吠陀教。到公元前7世纪时,在吠陀教的基础上形成了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信仰多神,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他们分别代表宇宙的创造、护持和毁灭。婆罗门教有三个基本的主张:一是“吠陀天启”即读《吠陀》经典,并虔诚地信仰它;二是祭祀万灵,即重视祭祀的礼仪;三是婆罗门至上。为适应奴隶制发展的需要,婆罗门教将人分为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和吠舍。这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种性不能通婚,世代相传不能改变。婆罗门教主张善恶有因果,人生有轮回,各个等级只有按“法”行事才能得到善报,才能最终实现最高理想“梵我一致”。公元前6-5世纪,婆罗门教趋向衰落,佛教开始兴起。4世纪以后,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教义,成为民间的一种信仰。8-9世纪,发展为新婆罗门教2

1.3 佛教

佛教为公元前6世纪印度东北迦毗罗卫的乔答摩·悉达多所创建,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3。佛教作为一个反婆罗门教的新教派出现,认为人生多苦难,只有禁欲爱,四大皆空才能进人最高理想境界——“涅槃”。自释迦牟尼悟道传教到他涅槃入灭后约百年之间是原始佛教时期,其后至公元2-3世纪先后几百年间出家僧团对佛法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异解,分成了上座部、大众部等许多部派,部派佛教时期。就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在印度达到鼎盛,进行了第三次佛经结集并派出9个僧团到周边地区乃至更远的西亚北非、



1

大雪山:指喜马拉雅山。

2 新婆罗门教:即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信徒数仅次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3 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欧洲广泛传教,也有僧团到达东南亚境内。但多数学者认为佛教是在公元初始前后与婆罗门教几乎是同时外传并加大影响的。2-3世纪时在印度被誉为第二释迦的龙树菩萨到7世纪法称论师时代是大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7世纪以后佛教又出现了怛特罗教派4。随后,由于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影响逐步扩大,佛教在印度趋向衰落。尤其是到了 11 世纪印度一些王室也改宗伊斯兰教, 12 纪末佛教在印度基本绝迹。

二、印度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

在公元1世纪前后,印度宗教文化开始传人东南亚。早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东西方就有了经济联系。东西方的经济联系主要沿陆路和海路两条途径进行,路孔道即经过东南亚地区。在东西方贸易交往中,阿拉伯人、印度人充当了中介商人,印度商人往返于东西方之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印度和东南亚也发生了经济联系。这样的双向经济交往促进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印度的宗教文化。

此外,印度在公元3世纪前后向东南亚地区的移民和东南亚统治者对印度宗教文化的接受和推行也对印度宗教在东南亚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印度宗教对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影响

印度宗教文化传人之时,正是东南亚最早的国家开始建立之时。因此,印度宗教文化对东南亚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建筑、雕刻、风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且加速了东南亚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

印度人来到东南亚后,向当地贵族介绍了印度的宗教文化、行政制度、治国思想以及法律原则。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统治者为其统治的需要,主动地接受并推行印度宗教文化用来做为巩固其统治的工具,并模仿其法规颁布了许多法律条例,这样一来,印度的法律、道德、观念便在东南亚人民中普及起来。

文学方面,可以以印度两大史诗故事为题材的东南亚文学和东南亚佛教文学这两类文学作品来说明。《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婆罗门教的经典,被誉为印度的两大史诗,随婆罗门教传入东南亚。佛教僧侣们为了宣传、吸引人们信奉佛教,在编写佛教经文时往往非常注意语言的活泼生动,文体也常常不拘一格,这就是最早在印度出现的佛教文学

在建筑方面,东南亚的三个著名古迹很好的诠释了印度宗教的影响。一是婆罗浮屠。婆罗浮屠的名字源自梵文,意为“山丘上的塔”也有的学者解释为“婆罗门教的塔”。因佛像遍布塔身,故又称为“千佛塔”。二是吴哥古迹。柬埔寨的吴哥古迹是东方四大奇迹之一,包括吴哥窟5和吴哥城6三是塔城蒲甘。公元849年彬比亚王在位时开始建城。今日,城墙、城内的宫殿、市井、民居等大多已不复存在,人们能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座座风格各异的大大小小的佛塔,身处蒲甘,“手指之处必有浮屠”被世人称为“万塔城”这正是佛教文化早期在缅甸传播、兴盛的见证。

语言文字上,由于梵文的传入,丰富了东南亚语言的词汇,并且由此而产生了民族文字,如占婆文、孟高棉文、爪哇文等。



4 5

6

怛特罗教派:即密宗,又名金刚乘,是大乘佛教的一个支派,目前在日本和西藏最兴盛。 吴哥窟:又称为吴哥寺,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

吴哥城:意思是“伟大的城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10eb41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