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 》教案

2022-05-07 09:3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8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4《灯笼 》教案》,欢迎阅读!
下册,灯笼,教案,语文,年级

4.灯笼

一、所在单元:第一单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灯笼 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3、情感目标:

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灯笼”是写作对象,也是文章的线索,全文是围绕“灯笼来写的。作者描述灯笼的意图,以及灯笼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四、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延伸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1. 请多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最难忘的物品,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 导语: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澜的图画,温馨动人;往事犹如一串欢快的音符,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思。 作者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任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作》主编、中国写作研究会会长等职,并参加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领导工作。吴伯箫毕生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 舌耕笔耘, 成果丰硕,一生作品200多篇,主要收在《羽书》《烟尘集》《黑与红》《潞安风物》《北极星》《出发集》《忘年》等文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吴伯箫选集》。 背景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这些关于灯笼的记忆,既有文化上的,也有情感上的。作者顺着自己的思路写来,意绪纷繁。 正音

神龛:kān 司马懿: wò 怅惘chàng wǎng:幽悄qiǎo霍骠piào 释义

1、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2、斡旋:调停、调解 3、熙熙然:温和欢乐的样子。

4、怅惘: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5、不甚了然: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2、学生朗读。(边读边整体感知本文的层次结构)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段)总说喜爱灯笼的原因。

第二部分(3-12段)通过对灯笼的回忆、联想,表现了浓浓的家国情怀。

第一层(3~5段)通过追述与灯笼有关的旧事,表现孩童时代家中那暖暖的亲情。

第二层(67段)在对家乡的追忆中,展示家乡淳朴的乡情和民俗风貌。 第三层(8~10段)在对灯笼的认知中,感受到了朝代的更替变迁。 第四层(1112段)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愿做保家卫国的“马前卒”。

七、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让学生细读课文,思考问题: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和联想具体有哪些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1)提着灯笼,迎回祖父。2)接过纱灯,上下灯学。3)跟着龙灯跑,伴着小灯睡。4)族姊远嫁,姊家衰败。5)在纱灯上描红。6)对宫灯的想象。7)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8)抗击敌人的情景。 八、研读课文,合作讨论。

1 提出突破口问题:这篇文章,围绕“灯笼”写了作者的一些记忆和联想,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喜欢灯笼呢?

(①、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人的慈爱和“我”的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②许多乡情民俗与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③、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④、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⑤、引发作者联想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 2、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和启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抵御侵略,共同抗击敌人,就一定会打败敌人,取得胜利。) 八、写作特色

1)使用方言,地方味浓

“燃滴滴金”、“上下灯学”、“家来睡”等,都富有浓浓的家乡味道。 2)乡情民俗,诗词典故

如:第2段,写“灯笼”引“我”想起“台上的小丑,《司马懿探山》”

8段,引用《宋史·仪卫志》的记载; 11段,“醉里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 3)描绘朴实动人

如:“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

3段,写“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这些描绘就非常朴实,写出了农村中的淳朴生活。


九、小结

作者运用散文化的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回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自己乃至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特别是结尾处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了作者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十、布置作业

文章第2段,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描写了提起灯笼让他想起的各种声音。请你也运用排比,写一写你听到的声音。 板书设计





引出灯笼

灯笼 回忆灯笼 情感—升华(家国情怀)

解读灯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71799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