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儿童社会化过程三阶段

2022-05-05 01:2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米德-儿童社会化过程三阶段》,欢迎阅读!
米德,社会化,阶段,过程,儿童

米德-兒童社會化過程三階段

模仿階段 imitative stage 遊戲階段 play stage 團體遊戲階段 game stage

2-3

深受「重要他人」影響。

4-8 8歲以後

受到「概括化他人」影響。

會模仿「重要他人」的行為舉止。 Ex.手提公事包要上班。

會扮演好幾種身邊熟悉的大人角色。 Ex.同時扮演父母親、小孩。 注意他人的角色和看法,學習由他人角度看自己。 Ex.球賽。

自我發展理論 2—米德「兩個我」

主我 I 客我

主觀的 主動的 客觀的

採取他人態度而來

還未社會化的

容易衝動

具有創造力的我

已經社會化的 遵守規範 受過薰陶的我

Me

在『主我』與『客我』相互激盪的過程中,我們有時會以「重要他人」的所作所為,做為自我抉擇的參考。

佛洛伊德 (Freud) —「精神分析理論」

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

人格發展的過程是潛意識與社會約束力之間的心理鬥爭。

(1)一群對個人行為有相當深度影響力的人。 (2)是孩童所羨慕、模仿的對象。

(3)如:父母、師長、兄弟姊妹、同儕。 (4)這些人也將成為個人的「參考團體」

自我發展理論 3—佛洛伊德「三個我」

人格結構 本我 Id

自我 ego 超我 superego

概念 生物的我 快樂原則 真實的我 現實原則 道德的我 完美原則

運作

遵循享樂原則,是一種原始的衝動,一種內在的驅力,促使個人追求食、性與刺激等立即性的滿足。 在現實環境中從事實際又合乎邏輯的思考並擬定計劃滿足需求。

抑制本我的衝動說服自我合乎道德的標準以滿足社會的期待與要求。

概括化他人/普通他人(generalized others

(1)社會大眾對個人具有某種程度的次要影響力。 (2)會影響社會所有成員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 (3)舉例:



錄影帶出租店挑 A 片。 售票口買三級片的票。 公車上:阿婆 vs. 性感女星。



再社會化(補充資料)

意義:學習一套與先前不同的價值、規範、信仰、態度和行為的社會系統。 時機:通常發生在個人轉變社會地位、地區環境、社會團體,或是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時。

→某學者將之分為三種型態

洗腦:採取強制迅速的灌輸方式,徹底改變或放棄原來的角色價值。 例如:軍隊之於軍人、監獄之於囚犯。

新社會化:指個人到一個新的環境,必須接受新的社會化,學習新的文化。 繼續社會化:指成年到死亡,不斷學習新的角色和價值的發展過程。

米德 (Mead) 「社會自我」的理論

自我觀念起於社會經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a55bf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