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基础知识

2022-11-28 22:1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基础知识》,欢迎阅读!
唐诗,基础知识

唐诗基础知

. 中国文学发展历史

先秦·诸子散文——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 清·小说 各时期, 文学样式发展达到颠峰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 “高岑”、“新乐府”“小李杜”

五代词:李煜

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

三、唐诗发展过程 , 了解唐各时期的代表诗人及名作。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而繁荣的时期, 唐诗,作为唐代文学的主导文体样式,与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 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 唐、晚唐 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四杰”为代表)(“风神初振”语出 于明朝的)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 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是唐诗从陈 隋遗风到形成风骨兼备的盛唐之音的过渡阶段。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绮靡婉媚,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形式美 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初唐四杰的出现开始冲破了这一诗风的束缚,使诗歌的 题材从宫廷台阁之中移向了市井边塞,从应付应酬,歌功颂德的变为言志抒 怀、咏叹人生,担负起歌唱人生的使命。历史选择了陈子昂,来完成这为唐 诗展开一个新天地的使命,陈子昂旗帜鲜明地反对南朝的贵族文学反对那 种只求词藻华丽而内容空洞的诗风。提倡必须清除诗歌的形式主义,恢复富 于思想内容的汉魏诗精神的积极的复古主张。他不仅在理论上为唐诗的发展 指明了道路,而且诗歌创作也实践了自己的理论。

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 齐、梁的颓靡遗风。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 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 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来开辟唐诗 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甫。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 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


分的反映,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 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 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 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 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 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 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1)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居秋暝》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孟

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将恬静 乐观的

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 出和谐的美。 (2)边塞军旅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 1 王之涣·凉州词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2·王昌龄·从军行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 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 安史之乱后,唐由盛而衰,安史之乱以后的现实使诗人们对客观世界进 行清醒的观察和思考,所以唐代中叶的诗歌主流是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 表的“新乐府”运动,就是在这种趋势中所形成的现实主义流派,尤其白居 易创作出一系列的如 《卖炭翁》、《新丰折臂翁》 等抨击黑暗,同情百姓疾苦, 语言通俗流畅的优秀诗篇。此外,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 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4.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

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杜牧出于杜甫、韩愈,而在风格上将清新 峻拔熔为一炉。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 可喜的发展。与李商隐齐名的有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 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四、唐诗的分类。

1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 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 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 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研读要点:①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 的意境; ③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④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2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 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研读要点:①作者是怎样咏物的;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③分 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3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研读要点:①作者写了什么事;②引发了怎样的感情;

4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 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研读要点: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②要体会意图,作者 为什么怀古;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④要分析写 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2c8e84e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