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3-02-16 04:3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知识点,变异,遗传,高中,生物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局部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局部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存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 某某某 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高中数学。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表达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别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别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别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那么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别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某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某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某某,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807b11b6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