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行为学看春晚

2022-04-13 03:2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组织行为学看春晚》,欢迎阅读!
行为学,组织

从组织行为学看春晚

姓名 班级 工商企业管理09-1 学号

岁末又到,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再次 闯进人们的视线,即使筹备半年、预热半年,结果却是被骂大半年,而且春晚以后办不办又吵得沸沸扬扬。即使这样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还是吸引了很多观众收看 。不过不管怎么说,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春晚已经成为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文化符号,过年少了春晚就不像过年,除夕夜看春晚,是一种习惯。现在我们从组织行为学多角度来分析春晚。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从原理上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书籍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我们 便从组织行为学的这几个学科评评春晚。

首先从心理上,一提春晚就知道是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而不是其他地方电视台办的,显然春晚的印记深入人心,另外前面已经说了,没有春晚过年就好像少了什么,春晚也就成为人们心中的一种文化符号。

从社会上, 对于CCTV春晚,社会学家、文艺家艾君2008年在在中国网“回顾改革开放30年”活动中撰文如下叙述:从“春晚”27年的发展历程看,它经历了80年代启动发展期的火爆,走过了90年代成长期的壮大,也迎来了21世纪成熟期的稳定。但无论如何变化,央视“春晚”这个诞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电视综合文艺形式,已经成为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春节期间节日文艺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27年的发展,“央视的春节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春晚”一词的固有的概念被公众接受认可。可见,改革开放三十年,如果没有电视的普及,如果没有电视主导了大众文化的劲势传播的时代,或许也就不存在“春晚”被广泛认可和引起关注。春节联欢晚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一共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春节联欢晚会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但是在这方面恐怕春晚吵得也最厉害,由于春晚的水准


每况愈下,人们也越来越不满意春晚。今年增加了一些民间演员,比如西单女孩,还有旭日阳刚组合等等。但随后又出了其他问题,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炮轰此事,称“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马梅的不满中带着明显的道德优越感,难道地铁中就不能有艺术家吗?还有眼尖者质疑了西单女孩节目中的广告植入。人们总是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不管怎么说,草根阶层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就是社会的一个进步。 旭日阳刚这对农民工组合靠翻唱汪峰的《春天里》在春晚舞台上一炮而红,当他们正要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时,却收到了汪峰的“封杀令”——以后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演唱《春天里》。这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在一个知识产权明晰的社会里,未经作者授权,任何人都不得把作品用于商业牟利用途,不管是富二代还是农民工,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理想状态,现实中有太多的干扰因素。在这次事件中,旭日阳刚因其农民工的弱者身份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同情,好在二位并未在迅速走红中迷失,随即在微博中表示了对汪峰的歉意和感激。总之,春晚产生的社会效力太大了,毕竟它要面对全国无数的观众,每个人的看法自然是不尽相同的,自然也众口难调了。

经济学上看,从春晚本身派生出了许多新生事物。近年来火爆的“春晚经济”就是其中之一。不少著名企业(如:美的、百度、广州本田、汇源、海尔、索尼等)纷纷搭乘春晚这辆“顺风车”,在4个小时的时间里,利用先进的传媒手段,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做广告。2007年春晚的广告价位全面上涨,20点报时广告底价达到575万元,零点报时的底价甚至达到了1000万元的历史最高价。与去年春晚12分钟的广告时间相比,今年春晚的广告时间缩短至10分钟,另外加上20点报时和零点报时各10秒广告,总广告时间为620秒,广告总收入超过5亿元。2008年春晚,又分为了ABC三大套装,其中,长达4分钟的A类套装广告价格最高,每5秒和每15开出的底价分别达260万元和490万元;而BC套广告时间均为3分钟,价格也稍低,其中B套每5秒征订价为222万元,每15秒征订价为418万元。看来,凭借娱乐、综艺节目宣传企业品牌和文化,也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之一。有了春晚,央视也能大发一笔,一年一度的春晚自然成了摇钱树,从此来看央视不支持春晚损失就大了。另外,春晚上的演员装饰等等,也是流行点,年后也成为了以后网站上的卖点,拉动了网络的经济。可以看出春晚就是商业,有了春晚就有赚钱之道。 政治上,有人认为春晚承载了太多的政治功能,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在我们这样的国家,任何宏大叙事必然带有政治的色采。比如,每当节目间隙,总会有两名主


持人满脸堆笑地拿着卡片念,某某大使馆发来贺电,某某地区海外华侨发来贺电,已经成了春晚不变的套路。 不知到底为什么,中国所有面对大众的诸如春晚类的国家主办节目,不带点政治色彩就好像不是国家办的,少了政治就像少了国家,不带点这些东西就不舒服。

从人类学上看,春晚就是一种文化,春晚加强了国家凝聚力,而且中国的文化又是独特的,想想年末围着电视机看晚会的,说晚会的就是中国典型的一家人了。春晚不管怎么评价,它的组织文化含在了里面,等你看见春晚了,就想到又过了一年。从理学上看,想起过春晚就知道快放假了,成了生物钟。有春晚看就像家里看见常见的东西,等没了又老想着什么丢了,有没有春晚成了牵挂,有个晚会看,总比没有好吧。春晚对个人的影响就是潜移默化的了,各有各的看法。

最后从组织上看,春晚要考虑所有人的需求,并根据大家的需求做到面面俱到,这样至少从表面上来看确实照顾了所有人的利益和审美要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个人都必须作出让度和牺牲,观众不能只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不看自己不喜欢的节目。这样必然导致大家都有的看,大家又都不满意,晚会毫无特色可言。以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例,北方人看不出四川小品的幽默风趣,四川重庆广东人也比较反感春晚上永不凋零的东北二人转。这样的拉郎配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春晚另外一个弊端在于,大大增加了导演和策划的压力。在这样一台晚会中要讨好所有的人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地域差别很大,地方语言品种不一。所以即使春晚从春天准备到冬天也无济于事。这就是春晚统一的问题了。关于 春晚组织确实是一件难事,从很多人来看多组织一些现实的问题的演出是比较好的,而不能注重华丽太多了。

总的来说,春晚还是好的,体现了国家的号召力,几亿人看同一台晚会就是奇迹,何况看了这么多年,并且春晚还产生了那么多经典曲目,拉动了宣传经济,没有了春晚,中国就少了很多可以谈的东西。说白了,春晚就是广告经济和组织文化的旗帜。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吵春晚,也是应该,节目越看越不好,广告一大堆。只注重经济了,文化差的太远了,自然要吵了,所以办春晚文化放在首位,把文化做出看点,做出热点,做出好的效应才是春晚办好的根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380efdd7f1922791688e8a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