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百文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案例分析

2022-04-24 14:49: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郑百文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百文,舞弊,案例分析,审计,财务

郑百文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案例分析

一、郑百文公司简介

郑百文,全称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郑州市百货文化用品公司,1989年在合并郑州市百货公司和郑州市钟表文化用品公司的基础上,并在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基础上成立郑州百货文化用品股份公司。19926月增资扩股后更名为郑州百文股份有限公司。19964,经证监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成为郑州市第一家上市企业。1996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7年,主营业务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所有商业上市公司中排第一,进入国内上市企业100强。

经营范围:汽车(不含小轿车)、服饰、绣品、鞋、机械电子设备、五金交电、建筑及装饰材料、食品、饮料、烟、生物制品(不含药品)的销售;运输、旅游、餐饮娱乐(限所属分支机构);室内外装饰施工;批准的进出口业务及中外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和三来一补业务。

经营的策略。疯狂扩张:1997年,郑百文司营建的营销网络已延伸到除西藏、青海、新疆、台湾以外的省份,下设20个专业分公司,120个商品经营部,经营商品31000种,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家电、日用百货批发商。三角信用销售:建设银行出面承兑,向四川长虹出具银行承兑票据,郑百文买断长虹的产品,以赊销方式向下游零售商或批发商供应。 二、郑百文公司舞弊情况

1986--1996年的10年间,其销售收入增 长45倍,利润增长36倍;1996年实现销售收入41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70万元,这些数字当时均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按照郑百文公布的数字,1997年其主营规模和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深沪上市的所有商业公司中均排序第一,进入了国内上市企业100强。然而,衰败似乎就发生在一夜之间。在被推举为改革典型的第二年,郑百文即在中国股市创下每股净亏2.54元的最高纪录,而上一年它还宣称每股盈利0.448元。1999年,郑百文一年亏掉9.8亿元,再创沪深股市亏损之最。 郑百文的大起大落,引起从当地决策层到社会的一片哗然。郑百文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作了虚假的上市申报材料。上市后三年,采取虚提返利、费用挂账、无依据冲减成本及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390万元;且存在


股本金不实、上市公告书重大遗漏、年报信息披露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2000年财务费用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是未计提应付中国信达20多亿元的相应利息。1997年财务费用相对较低,重要原因是当年利息收入比上年增加1018万元。19981999年财务费用急剧增加,分别高达810%和173%,主要原因是支付逾期承兑汇票利息和罚息。这正好说明前面分析的权益乘数不正常的增长,过高的负债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这里成了现实。郑百文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正数,但只有79万元,比上年下降了51倍,说明经营活动基本上也不能给公司带来净现金流入量了。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仍均为负值,分别是-901万元和-498万元。综合上述三方面的情况可见,2000年上半年,总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达-1320万元,如果考虑尚未支付中国信达已到期20多亿债务及利息,现金流量的现状比1999年更严峻。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分析 (一)审计问题分析:

郑百文从1996年起着手建立全国性的营销网络,在没有一份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大规模投入资金上亿元,建起了40多个分公司,最后把1998年的配股资金1. 26亿元也提前花完。急速、盲目的扩张直接导致公司总部对外地分支机构的监管乏力

郑百文家电公司曾与四川长虹和原中国建设银行郑州分行之间建立的一种三角信用关系,即曾被各方广为赞扬被誉为“郑百文经验精华”“工、贸、银’资金运营模式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家紧缩银根,建行大幅减少了给郑百文的承兑业务,同时四川长虹也调整了自己的营销放弃单纯依靠大批发商的营销体制,开始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1998年开始出现亏损时,公司才进行全面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不及时处理。

(二)遭受证监会处罚: 1、虚增利润

“郑百文公司”在其披露的相关年度报告中称:1994年该公司净利润为2,513万元、1995年为2,740万元。经查明,“郑百文公司”在上市前的1994年-1995年,采用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帐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其中:1994284万元,19951,624万元。 2、股本金不实

199212月,“郑百文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应募集资金19,562万元,而1992年末实际到位资金仅334万元,其余资金直至上市19964月)后的1997


年才陆续到位。

3、上市公告书重大遗漏

“郑百文公司”1994年―1995年度,累计有22家外地分公司的经营情况未并入股份公司会计报表,其中:1994年度6家、1995年度16家。 四、总结

(一)完善资本结构是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郑百文案中不难看到资本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性,而资本结构恰恰是相当多上市公司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我国上市公司筹资渠道尚不完善,负债过高问题的解决并非旦夕之功,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仍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前提。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郑百文案再一次提醒我们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迫切性。单纯依靠证券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只有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人手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公司健康发展的必要

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承受较其他类型企业更高的风险,各种风险都会反映为公司现实的或潜在的损失。其中财务风险即公司在筹资、投资和用资活动中所面临的各类风险。

回顾郑百文的经营管理,不难看出其并未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为财务风险预警,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欠缺的主要方面。

(四) 财务管理急需加强

财务风险预警可以使公司对潜在的风险未雨绸缪,使管理人员对理财活动持有谨慎态度,及时发现财务风险隐患并发出警报,可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必需。试想如果“郑百文”具有健全的风险预警,它就不会一厢情愿的选择家电经销从而承受单一经营的高风险,而这对于其他公司也都值 (五)加强上市公司对相关信息的披露。

如上市公司发生资产重组时,应对资产重组发生的背景、原因,以及资产出售前的经营情况予以披露,如是出售或置换子公司,还应提供该子公司近两年的比较资产负债表和比较损益表,强制上市公司应对变更理由作充分陈述,公司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是否对会计原则的运用、财务状况披露以及审计范围和程序方面存在分歧,如有分歧,应详细描述每一项分歧。这样做不仅是对上市公司的以前可能的虚假会计信息、利润操纵行为的曝光,给监管部门提供极好的监管线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892f93ff00bed5b9f31d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