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后感

2022-04-12 10:21: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读后感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本书写

得太早了,对现在来说不是很实在,但我不这么觉得。费孝通先生这本薄薄的小书所包含的理论和知识以及对中国社会的一些见解对现代研究中国社会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这本书加上序言和后记共十六章节。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能是对一些专业名词不理解,我一度感到很困惑,但是对其中的“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家族”“男女有别”还是有一点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本书的第一句话,即点明了这本书的主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这章节所要说明的问题。我觉得第一章讲的是背景,也就是中国的乡土本色,也是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性吧。书中提到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而我们现在说乡下人似乎带有一种藐视的意味,作者就从这娓娓道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乡土性的社会特性。“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提到这儿,我深感赞同,可能是接触农村的经历较多吧。在山区的村落中,周围大多是森林和小溪,在此落脚的人,只有靠着土地才能养活自己,而土地也是他们能利用的最好的资源。中华民族的根离不开土的,几千年的文化也承载着乡土的气息。在广西的乡间,每逢过节,乡下人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去拜去土地神,而土地神也是他们唯一信奉的神灵。可见,在乡下人心中“土”占了多大的地位。也因“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而城市也是从乡村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它的特性,这种特性是深入骨髓的。从乡村宣泄出外的人,无论怎样的变化,他们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依然存在。土地是中国基层社会的根本。乡下人的土气是因为土地的不流动而发生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乡土社会的特征是人与人之间的孤立与隔膜,简单的农耕活动不需要复杂的分工与合作。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有地方性的,区域间接触上,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生于斯,死于斯,对于乡土社会里的人来说,终老还乡是最终的归属。这是一个没有陌生的社会,社会的稳定来自于人们心里彼此的熟悉。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些没有来由的信任就是规矩,是人们“从心”世代习来的。

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这部分就是从很多人认为的乡下人“愚”的开始,作者用了两个很实际的例子做了对比,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乡下人的“愚”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其实,关于乡下人的“愚”,我是同意费老的看法。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一直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弊病,这使得我们在看待很多问题时,不能客观地分析和理解。“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是不及城里人多,这是正确的。”我的理解是乡下人在一定程度上不需要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他们所处的乡间环境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能让他们简单地生活下去就足以了。在这么一个熟悉的社会中,他们不需要过多知识和文字。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他们的语言和统


一的象征体系足以为他们提供交流的信息,“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再熟人里长大的”。然而“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于是,我们要学习各种文法和修辞,以完善文字的表达效果。而在一个熟悉的社会里,人们面对面的交流,简短的语言,加上表情和动作就能使人们所需要传达的信息更为丰富、立体,也就不存在误解了。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家们能通过一个人的表情来猜测人们的内心想法。对语言而言,“每个特殊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不同地域上的人的语言也是有所差异的,地方语言和各民族的语言也是如此。我所听说过的很多种民族语言是没有文字的,本民族语言的传承是靠言传身教的。在这个熟悉得不能再放熟悉的社会里,人们因所处环境和生活的需要,靠着“忆取”习得经验,语言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最好的桥梁。在乡土社会这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里,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所以,“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在变化发生了之后,文字才能下乡”

初次阅读这本书,对其中一些理论的理解并不是那么深刻。但费老的文章的文字应用很巧妙,用最简单易懂的语句阐明了乡土社会的特性,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从中国的基层开始大胆地剖析中国社会的特性。虽说费老在序言中说道,这本书的内容是无所顾忌的探索,有许多的不成熟,但其中的理论和见解在现在看来依旧有它耀眼的光芒,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48da228eff9aef8941e06e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