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人物描写

2022-08-25 08:07: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夜莺的歌声人物描写》,欢迎阅读!
夜莺,描写,歌声,人物

夜莺的歌声

一、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这种体态玲珑的鸟叫夜莺。夜莺又名黄鸟,它模样漂亮,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听,(播放夜莺的叫声)这清脆、宛转的叫声就是夜莺的歌声。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夜莺的歌声》。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夜莺是指鸟吗?

(不是鸟,而是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请同学们把《词语手册》翻到50页,读一读,了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板书课题)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 (板书:引诱敌人 传递情报 消灭敌人 再次诱敌) 谁能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并向游击队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第二天他再次去河岸边诱敌。)

()、品词析句,感悟品质

1、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让我们聚焦第一部分引诱敌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你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也可动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 语言描写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这里只有„„” ①军官怎么问?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此时此刻,军官心里会想些什么?于是他问小夜莺,刺探这究竟有有游击队。可小夜莺回答的却是____________

②是小夜莺听不懂军官的话吗? 那是为什么呢?

哦,原来是小夜莺在装糊涂,故意把游击队说成蘑菇,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他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为的就是打消敌人的戒备心理,使敌人确信他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皮小孩呀!

你能把随机应变的小夜莺天真,什么都不懂的样儿读出来吗? 师:我们从人物的语言中读出一个聪明的小夜莺。(板书:语言)

1


文中还有很多小夜莺与军官的精彩对话,体现了夜莺的聪明勇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抓住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表面上是说一些动物,实际上暗骂敌人; 2、东拉西扯,说东道西,为了什么?小男孩是在装傻,东拉西扯的避开敌人的盘问。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他是在婉转地暗骂敌人是野兽,来表达自己对敌人的仇恨,所以我觉得他是很机智很勇敢。)

师:野兽指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他是骂德国兵的呢?(野兽指的是德国兵,因为侵略别人国家的就好像野兽那样没人性,德国兵就是入侵小男孩国家的)

1、小夜莺那时心里想着些什么?

2、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恨,小夜莺啊,你为什么不直接斥责德军呢?(要这样说呢?他目的是让敌人觉得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麻痹敌人,让敌人消除戒心,相信小男孩的话。)

师:你们都理解的很好,这句话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谁能把孩子的天真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这一段关于军官与小夜莺的对话非常精彩,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

同桌 不读旁白(自由选择人物)

过渡: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

貌的描写去体会,来继续汇报。 2、动作描写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这段话写的是小男孩的动作。动笔把动词圈一圈。

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小男孩的天真顽皮) 小夜莺真的只是个贪玩的小男孩吗? 他真的把身边的军官忘了吗?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 小男孩的镇定从容又不失顽皮,你能用朗读体现出来吗?

2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顽皮的小孩!其实,小夜莺是在麻痹敌人,也在向游击队传递着敌情。

3、神态描写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快活是什么含义?真的很快活吗?)

小夜莺在敌人面前一点也不害怕,他的神情很自然,可见小孩的胆量非常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从文中找出依据。 ()、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于夜莺歌声的句子,理解夜莺歌声的不同作用。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09890a4a7302768f9939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